半刚才性榫卯节点以及斗栱和屋盖。
1柱脚柱子不直接插入地基,而是下连础石,上连接榫卯节点,当地震来临时木柱与础石不断摩擦抵抗地震荷载。
即使地震过大,木柱沿础石滑动也不会轻易断折,导致房屋倒塌。地震太大肯定塌
2榫卯节点咬合各方建筑的榫卯节点,如同汽车减震器,平衡各方构件,做到墙倒屋不塌的稳定器。
3斗栱斗栱由许多构件枓、昂等组成,叠落间既有空间又卡口连接,遇上地震时各构件相互挤压变形,消耗地震能量,达到减震目的。
4屋盖重量硕大的屋盖有很好的反力作用,保证整体建筑稳定性,增加木柱、斗栱等构件抗滑能力。
以上几个大型构件正好组成多重隔
震效果,虽然木结构受雨水、白蚁等影响,但对抗拉、圧、剪等度影响林比砖石强
清
望着天幕上故宫模型和楼房模型对比,雷发达样式雷满脸嫌弃后世木匠就这点水平手艺火候根本不到家
看看榫边,咬合得不紧实,况且这实验做得也太粗糙
他一抖官袍下摆,坐到徒弟搬来的凳子上,环视众徒弟,厉声道“你们要记住,匠师一道,建屋要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方算出师”
说着他放柔了语气“咱们为皇家做事,期责甚大,不能敷衍了事,否则圣上一怒全家大小人头不保,你们明白了吗”
最后一句厉喝让众徒弟打了个寒颤,忙点头应是,未了长子雷金玉好奇问他“爹,你对神迹中的楼怎么看”
雷发达眯起眼睛看了天幕半响,才慢悠悠道“咱们建房,讲就的是下轻上重,力圧万物,后世楼房如栽树种木,全靠土里基土支撑,大震一来,木断楼倒,你不是看见了”
现代建筑师从榫卯中得到灵感,现代也在弹性建筑设计,用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隔离体,使建筑结构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减缓震动带来的颠簸
天幕顿了顿语气纠结事实上咱们建筑抗震技术领先世界,但新抗震技术应用造价较高,开发商不愿多花钱,反而为省钱造豆腐渣工程。
即使是正常质量的楼房,也难以传世百年,反而是木结构房屋,维护得好可以传世几代,甚至上千年。
如宁波保国寺正殿,便是千前北宋真宗时期所建,还有五台山华光寺等,皆是千年前古建筑
元
姬老头望着自家刚砌成的新屋,背着手慢摇摇道“屋架用材,以松柏为上,榆柳次之,杉木又次之。
咱们家家底薄,弄不起松柏买不了榆柳木,只好用石料和杉木建屋,不知道咱们这房子能传几代”
长子见状笑道“这有何难咱们农闲时种点树,待树长了儿孙也有新木换梁,这屋呐,自然能代代相传了。”
经天幕讲述,他们村都决定闲时多种树,为后代子孙积点福气,否则遇到明清那样的灾难,怕是血脉难续。
姬老头满足地点点头“不错,多种点大树,蓄水。”
姬家父子很认真地为后代谋划,并不知他们的小院是华夏传世最久的民间房屋,共传730年乃当地一景山西高平市。
天幕重归正题从灾害发生周期便可看出,越到近代灾情爆发越频繁,相应的朝廷救灾制度也由粗糙变得完善。
否则以明清灾害次数配上商周救灾制,人类怕是得团灭
秦始皇a刘彻a李世民a朱元璋面无表情后人觉得这话听起来好笑吗
救灾制度到明清时期,已近乎完善,各地发生灾害后,由地方官上报受灾情况时间、地点、具体损失等
勘灾灾害发生后
地方官先勘灾上报,再由朝廷派官员前往灾地进行核实,好让朝廷能对灾伤作出恰当的救灾措施。
核实官员回报朝廷后,朝廷进行议论,商定救灾方案,最后救灾。
总的来说灾情发生后由户部统筹,朝廷遣巡抚及巡按御史前往救灾监督。
地方政府的布政司进行救灾,按察司进行监察救灾过程。
同时各县、州、府的救灾机构,根据灾情对黎民百姓进行救助
朱元璋皱眉,忍不住指出后人失误之处“这就完了”
说得太简略了,他大明还有灾伤划分呢
轻灾分七至五分,重灾分十至八分,根据灾情等级进行救济,重灾赈济,轻灾赈粜。
并且灾民也有等级划分,一等极贫,二等次贫,三等稍贫,不同灾民收到的救济粮也有所不同。
朝廷为救灾所做种种没被广而告之,惹得朱元璋很不满“总讲大明坏事,不说咱为大明之心,后人小子做事不细心,该骂”
话刚落才扬起的脸色便浮出几分愁,忍不住长长地吁口气“后人喜大一统国家,可国家大了诸事难管啊。”
朱标上前为他按摩肩颈,劝道“往日你不是劝我,国事繁多,不能心急,要慢慢调理,怎么你倒急上了”
朱元璋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