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宋朝3(1 / 6)

在杯酒释兵权之前,赵匡胤在赵谱的建议下还做了一件事

先把殿前、侍卫二司中的骁勇者擢为上军,然后再命地方藩镇把精锐者选出送到开封。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一来削弱地方军队实力;

二来以骁勇者补缺中央禁军的实力;

三则遣禁军逐步换下原来戍守边镇的军队,打破各地藩镇牙兵势大的局面;

这件事成功地北宋宋初的兵制变为强干弱枝的状态,以中央镇天下四方。

所以宋朝最强兵种就是禁兵,这也是为啥豹子头林冲能名震绿林的原因。

因为人家是实打实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其他不谈武力值杠杠的

赵光义心中一动,豹子头林冲

不知作战能力如何

自先帝去后他想提拔新将领都找不出几棵好苗子。

不知道这林冲是否是他一朝人物

若是赵光义顿了顿先试着用用

为了以防地方敷衍自己,赵匡胤选让各地报上骁勇者名单,他要对其进行赏赐。

当时连连征战,大鱼吃小鱼的混战下,小藩镇养兵也很艰难,闻朝廷有赏即使藩镇节度使不愿,也挡不住牙兵奔赴更好的前程。

赵匡胤有了骁勇者名单后,朝廷就依名单收兵,同时怕地方敷衍隐瞒,他还特意给地方藩镇发了士卒兵样

看到了吧这18的身高,健硕肱二头肌,腰板挺直,双眼要炯炯有神,恩情,大家就按这样的把人给我找出来上交国家。

后期朝廷觉得每个藩镇发士卒样本太麻烦,于是找人刻了木头送到地方上,我给他取名为壮男海选

天幕贴出一张明清秀女海选,宋初壮男海选的滑稽图样,看得历代君臣一头雾水,宋太祖挑选全精兵很好笑吗

养出骁勇善战兵卒者多难知道吗

后人真是奇怪,宋太祖此举甚为高明,为何莫名其妙发笑

赵匡胤这手几乎将小藩镇的精兵收了个干净,让天下精兵尽出汴梁,至于大藩镇将领如石守信、高怀德等人,他们都是自己人

于私他们是赵匡胤的十兄弟,即使不是也兼职朝廷禁军将领,属朝廷高层人员。

精兵到达开封后,各地骁勇者分入各禁军中,实际还是入石守信、韩令坤等人帐下

天幕补充了一句用开玩笑地讲是大藩镇的兵如数奉还,小藩镇的兵三七分成

后人又发病了语气就得如此怪异

朱元璋拧眉道“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国祚延续三百年文明,是有德之君于社稷亦是有功。”

宋太祖不收兵,各地藩镇只能放兵祸害百姓,你后人即使不喜宋太祖也当敬太祖之功,点评之间怎么能如此轻浮

他恼火地锤了下案头,不敢想像后人说他大明时,态度会变得何等恶劣

同时为安天下军务,防藩镇割据再现,朝廷又将禁军分为两半,一半屯驻京城,一半戍守各地。

如果开封外乱,那么合京城禁军压制作乱禁军。

反之京城有变,那么各地禁军也能平乱京城。

内外相制的兵力部署原则,在京城、内外、路州之间和州县之间相互牵制,简单讲就是你想作乱没那么容易。

你在县城作乱州军就能平乱,在州作乱领州禁军合作平乱,想在京城作乱

呵呵,全国禁军进京平乱刷军功

历代君臣无奈又来了,后人你语言能不能肃穆点

好歹我们是你们祖宗呐

各地骁勇者走后,剩下的地方部队就是厢兵,他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地方安全,以及从事各种劳役,对战主力不在他们身上。

厢兵之下是各地壮丁或招募组成的乡兵,属非正规军,可以把他理解为民兵。

最后一种是蕃兵,主要是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非正规边防军

不等历代有所反应,天幕就继续讲下去

禁军收拢后赵匡胤首次杯酒释兵权开始上演。

建隆二年赵匡胤在一次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诸高级将领饮酒,然后开始大宋军政人事变动。

变动过程很简单,哥几个先叹天下基业不易,然后赵匡胤开始吐苦水“咋办哦睡不着啊睡不着”

皇帝表示他睡不着,石守信等人于情于理也要问句“咋回事啊”

有了关怀话,赵匡胤很自然地道出自己的苦恼“朕的黄袍是由尔等披上,若那天尔等属下想再次上演陈桥事变怎么办”

最后怎么办的结果是不伤君臣和气,赵匡胤让三弟赵光美娶了张令锋的女儿,同时又下嫁公主,与高怀德和王审琦做了亲家;

不仅如此还他们镇守大宋各州,通过政治联姻和高官厚禄达到了宴会目的,把军队控制权底从藩镇手中,成功转移到朝廷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