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押韵把宋祖与唐宗列在一起呢
天幕上出现一首四个大字沁园春雪;
一句句词一一显出,作为当事人的李世民轻轻念出声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低声轻笑,复念道稍逊风骚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念罢微微挑眉好大的口气,够狂妄,可惜李世民面色遗憾,若能与君把臂同游,当浮一大白。
至于不够风骚之言,没事,秦皇汉武还不会文采呢,他只是不够风骚而已,小场面。
相比李世民的淡然,刘彻则是不服气,他盯着上面不略输文采四字,忍不住发出灵魂质问朕的秋风辞音韵流畅,朕怎么可能没文采
看看敦煌、张掖等词,你们后人不是很喜欢吗
猪猪委屈,猪猪要大声说出来怎么能说朕没文采呢
卫青、张汤等人俱赶紧上前安慰,并言陛下文采胜过他们千百倍,话还没讲完,就被刘彻顶回你们的赞美之词怎么比得上图书管理员
点评帝王,除帝王外谁能点说
不行,他刘彻受不了这委屈,刘彻盯着天幕,不断对天幕输送帝王命令给朕连接图书管理员,给朕连接图书管理员,给朕连接图书管理员
连接干吗
要求他夸朕叉腰挺胸
刘彻的无理要求天幕置之不理,后人讲述继续进行
网友认为应该把宋祖换成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宋祖不好,是因秦皇汉武唐宗都是大一统国家,而宋朝从始至终就属于割据政权。
但换成唐宗明祖韵律上不如宋祖通畅,所以我们心有遗憾但也以作者思想为准。
但我个人更喜欢他的沁园春长沙
朱元璋抬头看天幕上的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浓烟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朱元璋咂咂嘴心道读着倒是个豪情人物,一看就跟常人不同,看词里的书生意气四字,他出身官宦人家
相比朱元璋的猜测,宋朝大臣对这两首词倒是甚为喜爱。
虽对权贵多有不屑,但他们也不是世家大族,对此并未感到冒犯,再则平时他们作诗多以婉约清丽为主,豪放不羁词以苏轼居多。
苏轼见众人皆看他,他诧异不解“瞧我做甚”
看词啊
这两首词既壮丽又开阔,豪迈又雄伟,要不是现在天幕正在讲宋,他会置细品,甚至仿照作词。
可惜现在是要紧时刻,苏轼恋恋不舍地收回眼,竖起耳朵想在后人身上寻宋除弊之方。
与他相似想法的还有朱元璋,他寻思要不写点诗传家,瞧瞧人家写的,读起来就爽快舒坦。
但问题是那文绉绉的诗他不会写啊
直到很久以后,他有幸到现代翻开图书管理员诗句,对念奴娇鸟儿问答的最后一句赞不绝口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好好好,这句甚对他老朱胃口是他老朱写词的风范
天幕把话拉回正题赵匡胤想要重建人间礼义廉耻之前,他得先把陈桥兵变落到实处。
陈桥兵变并不是以他登基就结束,而是在解决各地藩镇割据,武力当道后才能真正立国。
如果解决得不好,那就第五个黄袍加身的人出现代替他。
如他登基那年后周统帅之一的李筠和李重不服于他,拒绝新朝命令,双方约定起兵抗宋,最后泄密自焚而亡。
赵匡胤没解决控制带兵将领藩镇问题,那么新生的宋廷就无法安稳,更遑论统一天下再造太平
司马光非常不满“太祖剿不义之臣,其策之英勇周密,为何不能详细说之”
你后人对我朝未免太过不公
为了拨正治史,赵匡胤先改武庙名单;
不忠不仁者如白起杀降将无武德,关羽降曹操降东吴,当踢;
不为母守孝,杀妻求将,还三换君主的吴起,鞭挞士卒治军不仁的张飞,当踢;
不听君主命令私自灭蜀的邓艾,当踢;
杀戮太重,随意屠城的杜预、孙膑,当踢;
不敬君王,不得善终者如韩信、彭越、周亚夫等,当踢;
总之残暴成风,不忠不仁,品德不纯粹者不能进武庙享受香火
一条条武功名单让历代将军大骂“名将皆人雄,谁当无累瑕
你要改武将风气为何要拿死人做活人文章”
别的不谈吴起不仅仅是将,还是法家改革,难道你们大宋移法不行改革之事
改完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