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1 / 2)

碰碰碰无数摔倒砸物声接连响起,只有刘彻兴致勃勃地念着对联,事不关己地点评“这是后世的文体不错不错,我大汉可习之。”

公孙弘麻木着一张脸陛下,你可是独尊儒术出自我汉

刘彻挑眉,身子闲适地往后一倒,口气十分无辜“那又怎么样”

他独尊儒术了吗

张汤法家、主父偃纵横家、汲黯黄老、桑弘羊、义纵就连你也不是真正儒家,朕独尊了

刘彻淡漠地挥挥手,抬眼望向天幕帝王治国,岂能容一家在朝

儒家只是治国工具而已,至于后世帝王谁让他们为儒家抬轿的

为儒家抬轿的帝王脸色俱不好看,先前天幕讲女子财产时,众人并不放在心上,但孔家作为被后人在苍生前一扒,只觉得自己脸面被人踩了个干净。

他们无法处置天上的后人,只能把满腔怒火撒向孔家

孔子是万世师表,是为忠君礼教典范,他们为正统名义册封孔家后人,孔家后人种种举动还能保持正统名义吗

不能

每任册封孔家的帝王都在恼怒朕如此厚待尔等,尔等竟敢欺骗朕

李世民抬袖擦汗,后人说得忒难听

如今天天下皆知孔家德不配位,他还要追封赏赐吗

他心绪几转,想西方宗教国和佛道之事,食指在指背上摩挲不封孔家后人,追封孔子

谁家还没出过几个糟心玩意孔家做的事跟孔子有何关系

到时朝廷再大力宣扬孔子圣事,如此一来既能抬高儒家地位,也能与佛道抢教化之力。

朱元璋摸着自己的脸,发狠道“后人说得好”

那些士人对他大明不屑一顾,宁愿隐居山林想着元朝盛遇,也不愿出山为明出力,后人给朕扒,把他们脸皮给他撕下来,看他们如何傲气

至于屡次被点名的自己

只要后人骂士大夫骂得狠,谁还管他

赵匡胤赵匡胤“来人,给朕把皇后佛堂里的木鱼拿来。”

他要平心静气,他要念阿弥陀佛

他看清楚了,后人不见待宋,又为宋正名,言犀利之言,并不是对准宋,后人是打猫伤宋,不管如何他大宋受伤最大

憋屈,真憋屈后人要是直接开骂他也就认了,偏偏这类赵匡胤抬手摸了把脸,堂堂天子他憋屈得想要落泪

赵谱担心地看着他陛下

你千万别学梁武帝想不开出家啊

历代帝王复杂心绪吴晓思不知,她沉沉地叹口气

叹,咱们当代的文才不比古人才学,人家古人骂人讲的是什么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又或者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骂得文雅又好听,而我们呢

只会说

一句卧槽你还是不是个人

干巴巴的毫无诗才可言,就连这副对联也是广大网友你一字我一句地拼凑而来,啊多不容易啊

后人故意作叹的语气,让跪在牌位前的孔家人猛地吐出鲜血,直直地倒地不省人事,吓得孔府一阵混乱。

而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aaaa朱元璋等人嘴角疯狂抽搐你文采不行,阴阳怪气一流啊

孔家千年爵位都被你说没了,你再有文采加持,那还了得

怕是要骂天骂地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朕真谢谢后人嘴下留情。

天幕仍在继续孔家有优秀者吗

毕竟教育资源摆在哪,不出优秀者才奇怪

但让人疑惑的是孔府优秀者,跟受到的教育资源不成正比

好像一块上田结了下田稻种。

看看历朝历代帝王给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宋明清三朝,官方出资为孔氏建起孔氏学校,又是配教授又是安学录给学田的,这是多好的教育机会;

朝廷怕孔氏太过寂寞,又把颜、孟二氏添加进去,让三氏子孙在学院里相亲相爱不说,又怕他们科举不中,直接上演霸道帝王爱

考不上别怕

朕给你添上去,保证你每次科举都有人在榜,不仅如此朕还要直接赐你出身

举人、进士算什么只要你想,朕统统捧到你跟前

空中出现一个大大的心,还配着bb的短乐,粉嫩嫩的看得众人莫名其妙,但都明白天幕的不屑嘲讽。

宋仁宗脸色阴沉,他不久前才下诏让孔谔由举人免试进入进士之列,并提拔他做左中允后,怕他居住不适,又赐宅并器皿以示皇恩。

他强行辩驳道“自太祖立国以来,我朝尚未有孔氏子孙出仕,孔氏乃圣师之后,当享祖宗遗泽,难道不对”

区区出身官职,既能显示朝廷恩德,又能显出朝廷崇问之风,何乐而不为

他辩解的话引得守殿的侍卫羡慕不已真好啊他们怎么就没个厉害的老祖宗呢

凭举人出身就能做官,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