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安史之乱完(3 / 6)

设好但中央各方空虚,但没兵可用啊

无兵的三道防线的指挥官,只能自行就地招募百姓。

但百姓几代不闻战争,早已忘记如何应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百战精兵,许多人乘城自坠如雨,吓得民众直接从城楼掉下,这样的兵力怎么打

边防精兵vs承平民众,ko

望着天幕突然的作怪,朱元璋等帝王对后人简直又爱又恨,爱她讲述有见解,恨她不正经,总是戏耍他们这些老祖宗。

图书管理员,你看看你的子民干些什么事

管管呐

前两道防线如纸不堪一击,到第三道防线时,封常清领着十万临时士卒击败了叛军先锋部队,但遇上安禄山主力部队后,还是溃败

战败的封常清率残部逃往陕州,与自己的老上司高仙芝碰头,瞅着两人的一十万兵力发起发愁咋搞打不过边境精兵啊

两人一合计,共同拍板决定死守潼关,避敌锋芒

毕竟潼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拖住安禄山,待其他边军主力围合叛军后尾,大唐就能胜利。

但是唐玄宗却抱怨河北一十四郡,竟无一义士

天幕带着不可思议的语气,提高了音量大哥,人家安禄山打的是闪电战,讲究的是速度,河北没有反抗的人士吗

有,咱们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与他哥哥颜杲卿在河北组织民众反抗安禄山,只是跟安禄山举兵有几月时间差

楷书四大家

秦始皇a刘彻深深叹气大唐除了诗,书法也很厉害啊

看看大唐,再瞧瞧本朝,唉臣子不争气,当皇

帝的就要叹气。

大秦臣子a大汉臣子陛下别叹了别叹了,臣等努力还不行吗

李世民的目光落到中书侍郎颜师古身上“看来这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是卿后人啊”

半垂着脑袋地听天幕讲述的颜师古微愣,天幕中的颜真卿真是他颜家后代

但他不敢确认,谨慎回道“天下颜姓并不止臣下一家,或许是他姓颜族,臣并不敢认。”

程咬金扯着大嗓子抢答“颜侍郎过于谦虚,陛下可是称过你学识良有可称的,且满朝文武谁不知你颜师古字写得好”

说着说着竟酸了起来,人家后辈出息啊

特别是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就是,看看人家后辈,书法大家、对朝廷忠心,再瞧瞧自家卷入谋反案中的子孙。

人比人气死人

闪电战中的安禄山,南下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

举兵三十四天后,洛阳失陷;

举兵五十一天后,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举兵半年后,长安失陷;

为何安禄山能这么快速达到战略效果

因为有大唐政治生态环境相助君臣、父子、臣与臣之间毫无信任感

李隆基听到毫无信任,手一颤,他猛地抬起头,眼眸闪过几丝难堪疯狂够了,别说了

后人你还记不记得自己要说的是太宗

洛阳失陷唐玄宗不相信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战事判断,在宦官谗言下咔嚓了两人,引得全军为两位将军喊冤

高仙芝两人冤死后,唐玄宗调动安禄山的政敌哥舒翰领兵平叛。

此时的哥舒翰,因中风半身不遂无法起身,只能在圣令下强撑身体平叛。

他的平叛战术跟高仙芝封常清相同据守潼关拖住安禄山进入关中腹部脚步,只有不让他入关,长安就能安然无恙

李世民迅速拉过舆图,找到安禄山三镇范围,与洛阳地理对应“安禄山定会先攻太原,但从洛阳失守时间看,安禄山并没有攻下太原。”

李靖望着舆图,按照自己的行军经验猜测“高仙芝等人据守潼关,应当遣人加强太原与河北义军联系,隔绝叛军的南北交通。”

说着他目光落到雍丘“扼守此处,就能阻断叛军所部对江淮攻势,就能保证长安粮食不绝。

如此一来平定叛军轻而易举。”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只要守住潼关,内乱就不会连绵八年,顶多两年就能平叛。

李世民脱力般坐到地上,心中涌起无言的悲伤。

安禄山反叛不可怕,可怕的是内乱持续八年。

八年时间足够天下人把朝廷外强中干的本质看个干净,没有威望的大唐朝廷怎么威震天下

想到这,他苦笑着安慰自己大唐能在安史之乱延续国祚百余年,已是奇迹。

是哥舒翰在前线非常担心,因为他的政敌安思顺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他会不会落得跟高仙芝一样的下场

于是他假装截留了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书信,逼唐玄宗咔嚓了安思顺,勉强让自己放心后方。

想看南漳写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 95 章 安史之乱完吗请记住域名

他的举动触动到杨国忠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