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龙凤猪组合倒计时(修)(4 / 5)

,满心的欢喜涌遍他全身。

据儿、大汉江山他所在意的人和事不断交叉闪现在他眼前,搅得他失了往日的冷静。

刘彻深吸口气,随意拉出个臣子,想转移自己几分注意力“汲黯,你说何为尧母门”

汲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硬邦邦道“帝喾的嫡子是后稷,他传位的是庶长子帝挚。

所以尧不是接过帝喾的王位,而是通过他哥哥帝挚禅让,才登位统领部族。”

说完他又追加一句“陛下或许没有易储之心,但下令时定有改换太子想法。”

等脑子清醒后,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刘彻原本正点头认同,帝喾时代有没嫡长子制度,传位于谁,皆看才能如何。

刘弗陵是才出生,能不能立住还要以后,他怎么会废太子

然后就听到汲黯最后一句,脸色猛地僵住,立即回头叫冤“仲卿,朕没想过换太子。”

卫青温声道“陛下择太子立之,定有其因,臣只是遗憾据儿与陛下父子关系,竟被奸诈之人挑唆得越来越远,岂不是天下憾事”

仲卿说得没错,刘彻借着他的台阶连连点头,没错,都是那些近侍作乱,蒙蔽他们父子,间离父子情谊。

他扫过脸色平静的卫青,和脸有愤然的霍去病,悄悄地松了口气,仲卿不愧是他的股肱之臣,没有怨恨他。

只是他掩下眸中的晦暗,未来要如何限制外戚势力呢

汉武帝不满太子吗

太始四年,汉武帝开始立明堂,什么是明堂

孟子说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也就是汉武帝要为自己过往功业盖棺定论。

但问题来了,汉武帝太初以前,武功鼎盛,对大汉内外改革,功绩煌煌。

后来却靡费天下,横征暴敛使百姓愁苦,朝野多有又不满,他所留的各项政治遗产,会不会被守文集团给否定

甚至复辟回他未改革前的黄老制度

复辟以往秦始皇脸色凛冽,立即想起淳于越先前的提议为诸子分封天下

他目光落到扶苏身上,然后再依次扫过其他皇子,如果他们中的某人想复辟分封怎么办

为拉拢六国,弃郡县返分封,他会怎样

思索半晌,秦始皇垂首苦笑,那时他已不在人世,继任者改弦易辙他又能如何

但那些政治遗产却是证明他恩泽世人的痕迹

他揉了揉太阳穴,心道难怪汉帝想要换类已的太子

更加忧心的是,太子能否撑起大汉山

要知道在汉武

帝位时期因功封侯者达76人,是汉家历朝中因军功封侯最多的时期;

人们因军功封侯获爵而获益时,会自动或主动聚集成势,成为不可忽视的利益集团。

一旦某个利益过于膨胀,势必会威胁到皇权。

为遏制军功集团膨胀,汉武帝除了政治手段如酎金案、以罪削爵等削除爵位外;

更是将大汉将军领兵军制进行改革。

自卫霍去世后,大汉大司马一直空缺,甚至连其他常胜将军、左右将军类的军职也都悬置,若要调将出征,则授予以杂号将军,而不是实权军职。

如李广利出征大宛时,用的便是贰师将军名号

被天幕扒得里外都不剩的刘彻,面无表情地扫过众臣,如果你们按制办事,难道朕还能揪住你们小辫子

朕行煌煌大道,若众卿如仲卿般遵守谨礼,又怎么会有酎金案发生

群臣当年项羽要烹杀太公,高祖要其分他一碗

陛下,你颇得高祖精髓啊

而汉武帝为使朝堂内制改革,多用开边兴利、锐意改制的峻臣,甚至只会掀起腥风血雨的酷吏

当对外征伐不能在汉武帝手上结束时,那么他对太子政见要求转为类已。

他能否临事决断、恩威并施的手腕、杀伐果断的心性,以及极高的政治素养

否则他无法掌控峻法大臣,驾驭军功集团,以及应对宗室诸王。

换句话讲就是他对太子要求变高了

而太子身边是些什么人呢

宽厚长者、被挤出朝堂守文集团、各业异端进者,以及卫霍军队势力,以及卫氏外戚。

其中军队势力在卫霍去世后,与太子断联,散落成沙

当年晋献公逼死太子申公,而汉太子则成为暗中火把,被各方势力绞杀秦始皇提起笔继续批改政事,只是

不类吗

他抬手按了按鼻梁,他大秦历代,皆以一统天下为信念,这是为秦王者基本责任。

那现在呢

大秦继任者要的是什么本质呢

他抿了抿嘴,不得不承认天幕说得对,大秦并没有好做一统天下后的全面准备。

秦始皇轻轻合上眼,手紧握冰凉的鹿户剑,整合六国,大秦任道而远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