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龙凤猪组合13(3 / 4)

损伤。

他有心压制外甥,可是却又说不出口。

唉,该怎么劝他

因为有史书记载卫青出兵前,受到汉武帝叮嘱李广老了,又数奇,别让他对上单于,否则怕达不到战略目标。

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

漠北一战,若不是李广多次上奏请战,汉武帝不会让他带军出征。

看看李广在汉武朝参与的战斗

元光二年,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伏马邑攻匈奴,无果而返。

元光五年,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军败,被俘逃脱。

元狩二年,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因公孙敖、张骞迷路失期,李广率军迎左贤王,斩匈奴三千,损失三千士卒。

元狩四年,随卫青漠北决战匈奴,迷路失期自杀

未来的廷尉张汤皱起眉按此履历,李将军的确达不到封侯条件。

汉家律法,对于将军的军功,并不单单看斩杀数。

二是要把杀敌数减去自身损失后,才能核算斩首功绩,评定赏赐。

李广损失三千斩首三千,功过相抵,怎么可能封侯

他身旁的汲黯却突然想到,李将军在做辽西郡守时,曾诱降羌人八百,待羌人入城后又反杀了他们。

再联系到李将军平时打仗的作风,不由苦笑该不会李将军出征从不带匈奴导向吧

有杀降先例在,哪个匈奴人敢给他带路

刘启听着李广二字,嘴角一抽,吴楚反叛时,李广跟周亚夫平叛七国之乱,获得功劳甚重。

只是可惜刘启冷冷笑出声,空有武力没脑子的蠢货。

他仰头起,眼底闪过暴虐,七国之乱时,为稳住梁王抗敌,以

皇太弟为饵,

许千秋后传位于他。

竟然敢接受梁王授印,

朕还没死呢,就这般急着侍奉梁王了

若不是公孙昆邪哭求,根据不愿让李广上任上郡太守。

即便大汉再差武将,他也不愿要没眼色,看不清政治的武将。

基本上从元光到元狩四年前,汉武帝也算得上重视李广,凡对匈奴的重大战役,他都有参加。

但李广在重视面前打不出成绩,抓不住机会啊

反而让人嘀咕这人是不是命中带衰,带着大汉打不了胜仗。

李广一心想封侯,不是因为他迷路,而是因为无战功,封不了侯。

古时在不熟悉的地方打仗,迷路可是太常见了。

像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时,就因为迷路,差点困死在伊朗和阿富汗交界地。

黄金家族打西方时,因为迷路打到斡罗斯,打完发现不好意思,打错人了,于了又重新调转方向前进。

更别提汉朝公孙敖等人,几次大漠无功而返的旅游事件。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卫青霍去病,能分辨匈奴位置,还能下达准确的命令追击匈奴。

特别是霍去病这个开挂的金手指,自带人形导航,匈奴在哪他就出现在哪的bug。

历朝难得一见

刘彻觉得委屈,他说李广数奇难道有错吗

他是天子当然没错,有错的只有李广,再则朕一次次地给了你机会,你自己不争气怪朕何事

不感激朕还敢怨恨朕

死吧

想起匈奴广袤的国土,秦始皇只觉头疼,大秦立国根基便是在西戎手中抢夺,在秦德公前,历代先君都主动与戎夷交战。

而自大秦将目光转向东方后,面对义渠等戎夷部落,都是由攻转守,以抵挡杀击为主。

而今到了他一代,又要开始主动攻击匈奴。

他揉了揉额头,罢了,待天幕结束回史阁看看先祖手册,期望他们能给子孙留点有用的东西。

朱棣盯着大明月舆图,暗自琢磨先帝时兵力以长枪为主,他在滁州马场上建立骑兵,只是

他拧紧了眉只一处马场不够啊,朱棣指尖滑过舆图,最后定到江淮地区,不若在这几处建立马场,让太仆寺负责

听见黄金家族四字,朱棣一愣,黄金家族是谁

难道是大元

李广打不了胜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打仗方式,不适合汉武帝时期的大型团战模式。

汉家自高帝起,对匈奴便处于防御态度,对将军的要求就是守住边境,不让匈奴进城,就是名好将军。

看看与李广同期的不败将军程不识对他的评价

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因为无军纪,他的士卒倒安逸快乐,因此甘愿为他

拼死。

所以李广走的羊群效应路子,匈奴当前,他用自身胆气带动兵卒打仗,对于文景两朝的环境来说,他就是个合格的将军。

到了汉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