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2 / 3)

和宫。

朱元璋略有微辞,暗戳戳提醒,“今儿奏折可不少。”

朱标呲着口白牙,“今儿戴先生给雄英请平安脉,太子妃特意嘱咐儿子回去,也让戴先生摸摸脉。”

朱元璋担忧地皱起眉,“标儿身子不适”

朱标摇头,“儿子很好,只是太子妃见儿子整日案牍劳形,很是担忧。”

闻言,朱元璋松开眉,赞道,“太子妃担心得对,她这事做得好,难得有点你娘的风范了。”

朱标“”

这样的称赞,太子妃大概是不喜欢的。

她曾言这是道德绑架,以贤惠为名的道德绑架。

女人,一旦冠以贤惠之

名,必定要受世人的检阅、评估。

往后但凡有一点点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就得挨批评和谴责,比普通女人更多的批评和谴责。

常乐曾言,她无需以太子妃,更无需以贤惠名留青史。

春和宫。

戴思恭收回搭脉的手,“太子平日思虑过甚,肝火偏旺,需得注意一二。”

朱标笑笑,堆积成山的奏折,件件国事都得仔细斟酌,如何能不思虑

常乐瞪他一眼,“戴先生,是得用药么”

戴思恭摇了摇头,“暂时不必,平日切勿久坐,多多休息。”

常乐想了想,问,“多些运动骑马练剑之类的,疏松筋骨,是不是会好些”

同六百年后的办公室社畜们似的,常年久坐,易发胖,易疲倦,最健康的方式就是运动。

戴思恭捋着胡子,“自然,动则不定,动则不衰。”

常乐转眸,强势规定,“您往后每日傍晚回来,跑步半个小时。”

朱标“”

原以为会得到太子妃更多的关心,实际却是更多的“奴役”,他心内宽面条直流。

戴思恭看看两位主子,拼命忍住到嘴边的笑意,“老臣告退。”

难为他年迈体弱,两条腿捣腾得还挺快。

朱标轻咳一声,赶紧转移话题,“乐儿,再与我讲讲诸位弟弟的事”

常乐眨眨眼,无辜道,“我心里唯有您,怎么会知道您的弟弟们擅长什么”

朱标“”

昨晚搬起的石头,砸了今儿自己的脚。

常乐美美捏起一缕青丝,小样,我还治不了你。

朱标挪动尊臀,挨到太子妃旁边,半点不迟疑的,“我错了。”

呵呵,男人,认错第一名。

常乐撇他一眼,“还有鲁王朱檀,我觉得他适合跟着陶广义一起研究火炮,火箭,飞天之类的。”

朱标有点惊讶,“哦”

常乐稍作回忆,“史书记载,他为求长生不老,酷爱钻研炼丹之术,最后毒深而亡。”

朱标“”

他的弟弟们都是“人才”

常乐“你知道的,陶广义年轻时也喜欢炼丹,他两应该颇有共同语言。”

朱标食指轻点桌面,“那明儿去京郊,我们带他一起。”

常乐点头,“可以。”

朱标“还有么”

常乐摇头,“没有了,史书也不是事事都有记载,何况还有些被人为销毁。”

比如懿文太子朱标的生平,落于史书,寥寥几笔而已。

朱标叹息一声,似有失望之意。

常乐瞅眼他,恶向胆边生,“还有一位,史书记载特别详尽。”

朱标“”

莫名有种不妙的预感。

常乐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微笑,

“就是造你好儿子反的,你的好四弟呀。”

dquordquo

5想看陈与橘的明初第一太子妃吗请记住的域名

夏末清晨,日光明媚,一行五人奔赴龙江船厂。

自洪武六年至今,有常乐暗戳戳的资料帮助,经过将近八年时间的发展,船厂提前二十多年建造出郑和远航使用的宝船。

船有四层,九桅十二帆,锚重数千斤,装有大中型火炮三十门,小型火炮十门。

那些火炮均是由经过数学、物理、化学改造过的陶广义,重新制造出来的新型船载火器,精准度和威力都有质得飞跃。

常升陪着十一岁的鲁王朱檀,十四岁的大名公主,跟着陶广义,带他们领略新世界。

毕竟,孩子们的兴趣,得从小培养。

朱标领着自家作男装打扮的太子妃,走在前面。

常乐兴致勃勃为他讲解船与火炮的理论,偶尔掺杂些历史进程。

忽得,朱标抓住一个重点,“倭寇为患”

侃侃而谈的常乐稍顿,“没错,明朝后期,倭寇肆虐。”

朱标紧锁起眉,小小东夷,日后竟成我朝之患

去岁四月,日本怀良谴人入贡,八月日本足利义满谴僧人入朝,两者均无国书,态度傲慢,同月还有倭寇侵扰广东沿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