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么,常乐轻轻勾起唇角,“好,我知道了。”
李娴甩着帕子轻打了下她的胳膊,“我找你还有另外的事。”
常乐抚平被她带翘起的衣袖,“什么”
李娴极其自豪,“我这不是有孕了么。”
常乐“嗯,怎么了”
她这是第几回强调有孕之事
李娴“那我有时候,难免会顾及不到名儿,”
常乐莫名有种该逃走的直觉,“所以”
李娴“你不是说幼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么”
常乐的屁股已经抬离石凳,“所以”
李娴一把抓住她胳膊,把她牢牢按回石凳,“所以名儿能不能去你的算学堂学习,你带带她”
常乐难以置信,“现在公主只有四岁”
你是亲妈,还是老巫婆
李娴轻描淡写纠正,“五岁。”
常乐“有差别么”
李娴抱胸反问,“你该不是藏私,不愿意教吧”
常乐理直气壮,“倒不是藏私,但的确不愿意教。”
李娴气得瞪圆了眼睛,“”
常乐随口胡诌,“公主还小,相比于学习,她更需要您的母爱。”
李娴狐疑打量她,“那你什么时候可以教她”
常乐佯装思考,“至少也得等七八岁。”
前世差不多幼儿园升小学的年纪。
李娴迟疑片刻,勉强妥协,“行,我到时候把她交给你。”
常乐有点想笑,“你这么相信我呢”
李娴理所当然反问,“为什么不相信你”
“反正到时候,你不教也得教,我让名儿死缠烂打也要追在你屁股后面”
常乐“那我教什么都可以”
李娴斩钉截铁,“可以。”
常乐一副极不情愿的模样,“那也行吧。”
既然教什么都可以,那自然是行的。
与娴妃娘娘分别,常乐转回春和宫,独自用过午膳,进入午歇流程。
她的睡眠质量向来是极好的,可今儿却辗转反侧。
大名公主,花骨朵的年纪,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科研的未来
常升,大名公主,两个而已,远远不够,她需要把科技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根植、发芽。
还有谁家孩子,最好是有钱有闲的那种,往后学有所成,他也可以专心搞研究。
门口突然传来“咚咚”声,是晚月来提醒午歇时间已过。
好快,她都还没睡着。
常乐拥被坐起,生物钟袭来,困顿渐生。
自成婚后,她与朱标从未分床,帷幔里,方寸之间残留的是他,也是她的味道。
孩子,朱元璋有在嘀咕她和朱标的孩子
按照历史记载,太子妃常氏应当是在洪武五年生太子嫡长女,洪武七年生太子嫡长子,那个八岁既亡的朱雄英。
关于他的早逝原因,没有任何记载,无从考究。
这是一个在明朝三百多年历史里存在感极低的人物,可明明,明明他才是最最根正苗红的正经嫡长孙。
常乐不自觉抚摸自己小腹,孩子,无论如何,于自己,于朱标,于常家,她必须要有孩子,且必须是儿子。
可她暂时还不想生,她与朱标才确认了彼此心意,她还难以想象自己做母亲的模样。
可朱元璋已心生疑窦,他真的
是随口在李娴面前嘀咕么
他有催过朱标么
一个午后的时间悄然流逝,
卐,
朱标坚持白天无论多忙,必须回来同太子妃共进晚膳,乐儿也会从宫外回来,这是他们无声达成的默契。
秋日晴好,晚膳摆在院中的桂花树边。
朱标兴致颇高,他细心剔了块鱼肉放进太子妃碗里。
常乐看眼他,礼尚往来挑了块排骨喂给他。
朱标在外人面前从来温润的笑意,唯有在太子妃面前露出些许少年人的爽朗。
那么年轻的男孩子,对于传宗接代之事,应该还没有繁衍的本能需求吧
常乐看着他,试探道,“今儿,我遇见了娴妃娘娘。”
朱标津津有味啃着太子妃投喂的排骨,“娴妃怎么了”
没记错的话,闺阁时期,她与李娴的关系很一般般吧
倒是前次,她居然会帮娴妃母女,自家太子妃果然是个人美心善的仙女。
常乐装模作样舀了勺汤,“她又有身孕了。”
朱标深感意外,“我又要有弟弟了”
这都第十三个了吧
十三个亲王,得繁衍出多少个郡王
养不起,实在养不起。
朱标“乐儿,咱们当初还算少了,咱爹是真能生。”
常乐“”
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朱元璋还没催过他的好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