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真城相 李梅,拟录取于广城中山大学哲学……(1 / 3)

苏长河听了两孩子找来的原因, 第一反应是得,休假又泡汤了,老爷子老太太你们就自个儿玩吧

至于要不要帮忙这还用犹豫

高考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任何人都不应该、也不能在高考上动手脚。

托闺女的福, 苏长河在教育部还真有几个认识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当时跟着国家队一起去国的那位处长楚淮胜, 巧的是, 他就是高教司的。

苏长河先打电话和楚处长约了个时间, 而后去了教育部一趟。

“其实也不确定是不是真有这么个情况, 只是事关个人一生命运, 想着遇到了,还是查一下比较好。”在楚处长的办公室里,苏长河先这么和他说。

楚处长脸色严肃, 冒名顶替这种事有没有呢有

从恢复高考到今天, 短短几年时间, 冒名顶替的事出现过不是一次两次。

最离谱的一次是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 高考中该生外语成绩将近满分,而那名来报道的学生入校之后呢

一句英语都不敢说。

会写不会说这种事也有, 不是还有人戏称他们学的是哑巴英语

可是离谱的是,后来的考试中, 那名学生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周正

事发之后, 大家说起这件事, 都不知道是该怒, 还是该笑,你说说,你就算莫名顶替, 你也该有点自知之明吧

可是这人就没有。那名学生老家是在山里,见识短浅,只想到来京城上大学的好处,却没想到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拆穿。

最最令人可恨的是,那些短视的人竟然为此害死了那位真正的考生。

那可是外语考试将近满分的学生啊

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别提多惋惜了,他们也惋惜啊,国家就这样损失了一个人才,要是她能正常入学,说不定若干年后,国家将会多上一名优秀的外交官

楚处长想想就心痛,他厉声道“该查这事一定要查”

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数百万,从这么多考生中查某个人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不过好在他们知道这个人的基本信息。

沪市,兴华中学,李梅。

一步步缩小范围,一步步排查,无外乎多费些力气,在几名同志通宵达旦地搜寻下,终于还是让他们找到了信息。

李梅,拟录取于广城中山大学哲学系。

“找到了”

还真的有苏长河看着教育部同志找出来的信息,那就是说不管是不是大侄子猜测的那样,李梅这边肯定有问题。

“能不能查到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下去的”

“这个简单,”教育部一位同志说,“致电广城中山大学询问一下,就知道了。”

电话经过几次转机,打到了广城中山大学教务处,他们那边也很诧异,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全部寄出去了,教育部怎么问起这事

李梅这个名字比较常见,中山大学的老师仔细查找了记录,确定道“李梅的录取通知书是第一批,八月初就寄出去了。”

而现在已经九月份了,都快到学校报道的日子了。

即使广城和沪市相隔甚远,一个多月,按理说,录取通知书也早已经到了。

苏长河对那个打电话的同志说“能不能请他们另外一份书面证明或者通知,我们先让学生拿着这个去报道”

楚处长在旁边点头,这样更周到,这份遗失的通知书涉及的事情可以后续慢慢查,不能耽误学生正常报道。

顶头部门的电话,广城中山大学很配合,他们那面出了一份书面通知,加盖印章,通过传真机,传到了京城这边。

苏长河拿着这份小小的通知,嘴角总算露出了点笑容。他说“那我就先把这份通知给这位同学送去。”

楚处长压抑着怒火,叹了一口气“这本来是我们该做的事。”

苏长河笑道“你们做的是关乎千千万万个李梅的事,我能管的只有眼前这一个李梅。”

楚处长脸色缓和了一些,等苏长河离开,他就带着资料去了领导办公室,就从这个李梅开始吧,这里面涉及到的所有人,都必须处理

虽然不知道李梅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和那位在教育局有亲戚的女同学有没有关系,但是苏长河还是决定不经过当地教育局,他亲自跑一趟沪市。

苏家才主动请缨道“小叔,我也去”

苏长河拍拍他的脑袋“要去就去吧,你不跟着去,我还不认识路。”

苏老爷子、苏老太太不知道这里面有其他事,苏长河和他们说的是去沪市出差,苏老太太说“就这么急”

“没办法,您儿子拿这么多工资,不能白拿吧”

苏老爷子说老太太“老四是干正事”说完又道“我们就一起回去吧,在京城也玩几天了不过家才也回去干什么过几天不就要开学了吗”

“带他长长见识。”

王芳却很高兴,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