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 123 章 扫盲结业(3 / 4)

此时此刻,姚芹认为自己不得不进行取暖方式的变革了。

其实刚到北疆的时候,姚芹就已经想过要普及火炕,但是因为姚芹前世并不是北方农村孩子,不仅没建过火炕,甚至也没见过火炕,只是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得知这一神器的存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管知道火炕这一过冬神器的存在,但是姚芹真的不知道它要怎么造,于是和云将军提了一嘴,渐渐就把这玩意甩到脑后了。

或许真的是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此时姚芹认为自己需要这一神器,苦思冥想找前世记忆,加上和工匠们反复交流请教,还真的找出了火炕的建造方法

“灶台垒在屋外,和屋内相连,里面修筑烟道,烟气带着热量,自然让屋内温暖如春。”姚芹和大家反复解释道。

但是这也有一个技术难点,就是云破军提出的,烟气往上走,怎么保证它们进入烟道,而不是直接通过灶台燃烧的口子逸散了呢而如果把灶台的口子都堵住,那燃料又没有足够的氧气燃烧,完全没办法热量了。

姚芹和工匠师傅正是卡在了这一点上,所以才决定把扫盲班的工作暂时托付给云破军,自己和师傅们一起好好攻坚一番,搞定这个问题。

姚芹心想,火炕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工匠们也是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没理由平行时空能搞出来,现在搞不出来啊

姚万里等人在姚芹死磕火炕几天之后,都对这玩意感兴趣了起来。

下值之后,姚万里回家就会问孙子们“姚芹那个火炕,今天成功了吗”

姚蒙摇头“今天进去烟道的烟还是不够多,她觉得热度不够。”

姚万里不由笑道“他可真够能折腾的,只要别把咱家房子烧了就好。”

就在姚芹被火炕折磨的第十二天、和工匠相互折磨的第十一天,她终于给工匠们放了一天假期,让大家回去好好思考一番,然后自己来到了扫盲班。

扫盲班要结业考试了。

结业考试采用的是姚芹提出的现代版本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判断、填空和问答题,确保全面考核大家有没有掌握好扫盲班的知识。

为了这一次考试,姚芹再次自掏腰包“考试满分的,每个人都可以领取毛线一捆”

“毛线是什么玩意”大家疑惑。

“是不是线啊女人知道的东西”有男人问道。

虎妞连忙说道“我们可没听说过,想来是姚少爷搞出来的新玩意,估计和棉线也差不多。”

“不知道毛线这东西值不值钱啊”

“值不值钱都是白送的,只要考试满分就能拿到,有就不错了”

“我倒是觉得这玩意肯定值钱,姚少爷可是满脑子的新奇事物,至今就没看他搞出过没用的东西”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之下,考试卷子被下发了下来。

南朝目前的科举考试,基本都是印刷量不大的考法,而且一年最多也就一次,而在姚芹的主持之下,扫盲班是三天两头地开展考试,因为姚芹对于题型的设置,卷面的字非常之多,和科举考试中题目一句话答题纸一张完全不同,抄写人员的压力会非常大。

针对这一情况,姚芹也把油印给苏了出来。

在打印机和复印件普及之前的年代,油印是学校里非常流行的方式,姚芹小时候亲眼看过老师们的操作。

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用没有墨水的钢笔在蜡纸上抄写卷子,然后写过的部分就会形成空,在蜡纸下面垫上纸上,上面刷油墨,一张卷子就完成了。

油印这事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说复杂也复杂,复杂的主要是两样东西的制作蜡纸和油墨。

好在这事姚芹早就开始琢磨了,有之前的一些基础,加上科学的“压榨”古代匠人发明家,蜡纸和油墨也不是技术含量多么高的东西,最终工匠们还是做出了差强人意的作品。

虽然比不上后世,但是也能用了,只要能用,姚芹就满足了,工艺是可以满满改善的嘛

所以当扫盲班的学员们拿到试卷之后,都小心翼翼,因为油墨蹭到之后,不仅容易沾满手,还容易导致试卷上的字变的模糊甚至花掉。

虽然姚芹没设置什么卷面分,但是出于对读书的崇敬,大家都很注意的。

看到埋头考试的众人,和云破军、杨家父子等人一起监考的姚芹一本满足老娘辛苦这么久,终于有了第一批识字的可以用的人了

明天就把羊毛工厂建起来用羊毛经济搞垮匈奴人

刚刚这么一想,姚芹又立马忏悔不不不,不能这么说,匈奴人也是华国人,咱们五十六个民族姚相亲相爱,我就是帮匈奴人认清单于的真面目而已咱们这是共同富裕啊

说实话,姚芹一开始的时候,以为自己的充军经历是利用力大无穷的金手指,和姚万里一样成为先锋,勇于杀敌累功晋升,最终成为一员猛将。

但是实际上,因为云居安对于自己天马行空的一些想法的欣赏,姚芹的充军是不停搞研发提高生产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