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弊端在于滥杀邀功,因为这时的敌人首级是明军将士升迁和赏赐的唯一依据。
如此一来,将士们普遍染上了滥杀的恶习。
而战争并非一直存在,即便战时也很可能拿不到人头,贪欲大增的士兵往往滥杀充数,杀民、杀降、杀幼。
第二个弊端在于会有将士买功卖功,因为验收者只看首级不看人,有人重财物,有人重官位,自然就会出现交易首级的现象。
第三个弊端在于深化了敌我双方矛盾,毕竟以杀止杀并非万能,而只要敌人没有被彻底斩草除根,那么双方的仇恨就会越来越深。
第四个弊端在于临阵割首可能会导致内斗或被敌军反扑。
内斗就如字面意思,明军士兵为争夺首级而相互打斗。
敌军知晓明军对首级的渴望,那么以同袍尸体引诱明军争相割首,然后趁机反攻或逃走就完全符合逻辑。
朱高煦施行的军功制,由首功制与战功制共同组成,并非历史上这种有四大弊端的单纯首功制。
之前有介绍,军法官、副队长会记录士兵的立功情况,而抚宣官会进行核实。
抚宣官核实军功,可不仅仅是寻找立功的士兵本人核实,还会询问专门负责后勤的士兵。
新兵制下,每个营总部皆设有独立的后勤曲,这个后勤曲由三个屯组成,其中有一个屯专门负责埋锅造饭,另外两个屯会在战时充当战兵的辅兵,负责收割被本营士兵杀死的敌人的耳朵,以及收集战利品,并统计造册。
这样一来,首功制的第二个与第四个弊端也就不存在了。
而军法官的职责之一就是禁止士兵滥杀,抚宣官会通过宣讲军纪与政策告诉士兵们不要滥杀的缘由。
同时,有战功制的存在,敌人首级并非士兵晋升与封赏的唯一渠道。
更何况,非战争时期,大明将士们通过灭火救灾、抗洪抢险、演武夺魁等方式,也可以得到军功,得以升官晋级。
如此,首功制的最大弊端滥杀就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样看起来,只有首功制的第三个弊端无法解决。
可朱高煦并不打算解决这个弊端,因为只要是敌人,那肯定是越少越好。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朱高煦认为,若他穿越成了成化帝,不仅要犁庭扫穴,还要灭其种族,之后更会迁移百万军民过去,彻底把当地变成汉地。
当然,若是敌人投降,选择臣服大明,那大明不介意以对待臣属国的方式对待归顺敌人。
但若敌人反复横跳,狼子野心,以表面的臣服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
对此,大明绝不会心慈手软,养虎为患。
必施以雷霆手段,重拳出击
要么铲草除根,要么像对待瓦剌、鞑靼那样,予以剿灭,收归朝廷直管,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