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正是此理”
徐辉祖欣慰点头道。
与此同时。
文华殿。
“陛下。”
蒋瓛躬着身,看了一眼朱高煦。
朱棣道“太子是朕的至亲,不是外人,你直言便是。”
“这几天散朝之后,赵王就直接打道回府,连府门都没出,却是在家中忙着收银圆、金钞。卑职记录了一份暗中给赵王送钱者的名单,共有十二人。”
蒋瓛说着话,从怀中拿出一份名单,呈了上去。
朱高煦接过名单,递给了朱棣。
就在朱棣看名单的时候,朱高煦奇怪的道“三弟可是堂堂亲王,怎么会缺钱”
朱棣合上名单,看向蒋瓛,沉声道“可探知赵王收了多少钱”
蒋瓛恭声禀告道“陛下,据卑职调查,赵王殿下如今收的钱,折合成银圆的话,大概已有一百五十多万两。”
朱棣闻言之后,默不作声,脸色阴沉的可怕。
朱高煦挥手示意蒋瓛退下。
蒋瓛很识趣的退了下去。
待蒋瓛离开文化殿之后,朱棣猛然站起,一脚踹在了御桌上。
只听扑通一声巨响,桌子被朱棣一脚踹翻了。
“父皇息怒,容儿臣调查清楚,三弟想必是有什么苦衷”
朱高煦当即躬身道。
“你看看那份名单。”
朱棣冷冷的说道。
朱高煦捡起名单,扫了一眼,发现上面竟然都是出自应天府境内的卫所中级将领,其中有两个千户他还认识。
朱棣怒不可恕道“朕派兵增援西北,他却趁机捞钱,往大军之中塞人,这是打仗,不是做买卖”
他说到这里,走下丹陛,靠近朱高煦,低声道“上次跟随郑和回航的货船,少了七船,朕已查清楚,是被老三贪墨了。”
朱高煦闻言,沉默不语。
此时,朱棣向殿外喊道“李兴,去召汉王入宫,朕有事吩咐他。”
谷坹
“奴婢遵旨。”
李兴作揖行礼道。
待李兴离开后,朱棣对朱高煦吩咐道“朕上次打发章皓去市舶司,记得他应该被分配到了泉州市舶司,归老三节制,你去敲打一下他。”
“儿臣领命。”
朱高煦躬身道“父皇,儿臣先退下了。”
“去罢。”
朱棣挥手道。
两刻钟后。
文华殿。
“儿臣高炽拜见父皇陛下。”
朱高炽作势就要跪下行参拜大礼。
朱棣赶紧上前扶起朱高炽,道“你腿脚不便,些许虚礼就免了,快坐下说话。”
“谢父皇。”
待朱高煦坐下后,朱棣挥手让李兴退了下去。
于是,武英殿内,就剩下了父子二人。
“这是之前郑和回航,船队停泊在泉州休整时,高燧派人送来的信。这一份是郑和船队抵达太仓附近海域时,太仓卫指挥使平安派信使快马来报的信。”
朱棣拿出两封信,交给了朱高炽,沉声道“你看看这两封信,瞧瞧有何异常。”
朱高炽看完两封信之后,发现此次跟随郑和回航的货船,从泉州出发到达刘家港之前,在路上少了七艘。
当时,赵王朱高燧来信报告说郑和船队已抵达泉州,并提及回航货船有八十七艘,但太仓卫指挥使平安来信中提及的回航货船,只有八十艘。
“平叔行事谨慎,不会弄错货船的数量,这里面必然另有隐情。”
朱高炽恭声道。
朱棣欣慰道“朕没记错的话,当时高煦发现这个蹊跷之后说的话,跟你刚才说的一模一样。”
“敢问父皇,郑和对此事是如何解释的”
朱高炽问道。
朱棣沉声道“郑和禀告说,回航的货船在泉州停泊的最后几天,不幸遭遇了一阵暴风雨,有七艘货船被巨大的风浪给掀翻了。”
“此事朕已命平安暗中调查,得知那七艘货船确实遭遇了突发的风浪,虽然被掀翻,但货物却被你三弟派人打捞走了。”
“父皇是怀疑三弟趁着风浪,派人搬走了货物”
朱高炽小声试探着道。
“高燧有没有做此事,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话,朕不方便说。”
朱棣冷声道“朕此次召你入宫,就是希望你去劝一劝高燧,亲王的俸禄足够他府上花销了,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一旦东窗事发,朕也饶他不得”
“儿臣领命”
朱高炽当即躬身道。
天黑之后。
宗王坊,赵王府。
赵王书房之中。
“大胆你竟然不经本王允许,而把倭人带入王府,你是嫌命长么”
朱高燧望着王府总管余勇,气急败坏的训斥道“若不是看你忠心不二,信不信老子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