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道“你也不用太着急,时机还未到,不过某现在可以告诉你两个字海运。”
“海运”
白金福低声叨念了一遍道。
欧阳伦道“自从跟着郑国使出了一次海,巡了一次洋之后,某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他说到这里,压低声音道“此事某曾与太子殿下谈及过,殿下深以为然,让某静待时机。”
“多谢都尉抬举小人眼下也没什么好报答都尉的,就先给都尉磕一个头吧”
谷呻
白金福作势就要跪下给欧阳伦磕头。
“使不得,使不得快起来,快起来”
欧阳伦赶紧抓住白金福的双臂,不让对方跪下,同时低声说道“太子殿下让我没事多多关照你,以后说不准你还会成为某的同僚。”
傍晚。
武英殿。
“宋晟八百里加急,上奏朝廷,希望朝廷立即派兵收复哈密,你们意下如何”
朱棣的目光依次从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户部尚书郁新、兵部尚书金忠四人脸上扫过,然后问道。
就在十天前,北元大汗鬼力赤趁着哈密生乱,派阿鲁台统兵南下,一举攻下了哈密。
同时,坐镇甘肃的总兵官宋晟谍知帖木儿因为去年被丘福领兵打到了国都城下耿耿于怀,决定准备东征,于是立即八百里加急,派人将这两件事上奏到了兵部。
兵部尚书金忠不敢怠慢,赶紧求见大明皇帝朱棣,禀明此事。
朱棣迅速派人把两名国公,以及户部、兵部两位尚书召来武英殿,召开紧急会议。
“陛下,关西七卫自洪武年间纳入大明版图,其开辟之难,每年仅耗费的粮食就要数以十万石,即便是太平光景,也要用去养兵军粮、物资等折合银圆约一百多万两,以我大明目前的国力,实属力不能及。”
魏国公徐辉祖恭声道“微臣主张暂不发兵,以防守为主,静待时机。否则,又要筹备下一次的出海巡洋之事,又要筹备西北万里边陲,首位不能相顾,将耗尽大明的国库资财。”
“魏国公所言,荒谬之极”
李景隆先是反驳了一句,然后面向朱棣作揖行礼道“陛下,国土寸不可丢,尺不可让。北元蛮夷在我西北残害百姓,妄图另立哈密王,他们野心勃勃,占城掠地,意图东进,我大明岂能听之任之”
“哈密即便不保,那只是区区一个边陲卫所而已,若是耽误了明年开春的第二次出海,那陛下的开海之政,岂不是会被海外万邦误以为被废止了”
徐辉祖毫不退让道“陛下,失去一个边陲卫所,只是小损,微不足道。可出海巡洋之政被阻,受损的可是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国威啊孰轻孰重,望陛下三思而行”
“哈密不保,必将危及其余蒙古六卫,这正是北元鬼力赤、阿鲁台所想要看见的北元实力强一分,对我大明边疆的威胁就大一分如果一味地忍让求安,必将祸国殃民,那才是千古罪人”
李景隆再次行礼道“臣请陛下明断。”
“曹国公力主收复哈密,是为了大明。魏国公专注出海巡洋之政,也是为了朝廷。”
朱棣开口安抚两人道。
“陛下,依臣之见,哈密事急,出海事缓,应依宋晟所请,立即派兵。”
兵部尚书金忠接话道。
“派兵不是嘴上说说,也要配以军需物资。郁尚书掌管户部,你是什么看法”
朱棣望着郁新,问道。
“陛下,依臣之见,以国库自七日贸易赚到的钱,来采买军需物资支持出兵哈密的话,恐怕也只能撑三个月,最多半年。因此,臣觉得出兵哈密一事,还是要再等等。”
郁新躬身应道。
“郁尚书,如你所说,出兵哈密可缓,那宋晟怎么办不战自退”
李景隆急忙追问道。
“曹国公请息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发行国债,既要还本又要付息,若是再遇上天灾,户部银行还要配合皇家银行借债给百姓度日,户部实在是垫付不起啊”
郁新连连叫苦道。
“罢了,此事明日早朝再议,金忠留下,其他人都先退下吧。”
朱棣见众人分歧太大,一时间商议不出结果,便起身挥手道。
“臣等告退。”
徐辉祖等人恭声道。
朱棣目送三人离去,对侍立在侧的李兴吩咐道“去传太子过来。”
李兴领命离开后,朱棣问金忠道“金卿,你觉得宋晟此人如何”
金忠听到朱棣发问,脑海中回想起了宋晟出镇凉州之后的功绩。
洪武十七年五月,宋晟讨伐屡次寇边的西番叛乱首领,直抵亦集乃路,斩杀其首领伊苏尔戬等。
又擒获北元海道千户也先帖木儿、国公把都剌赤等人,俘获其部属一万八千人,将他们的首领格布达尔等一百五十人送到京师,挑选其中的精锐一千人补充为部伍,其余择地安置,允许其“耕牧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