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指点解缙(2 / 3)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6339 字 2023-05-19

都应当全力支持。”

“若君臣不能上下一心,再好的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又有何意义呢”

解缙当即一揖到地,恭敬的说道“殿下肺腑之言,实在令臣为之前的所言所行感到惭愧”

夏原吉反应慢了一步,但也很快明白了朱高煦有意提携他与解缙的意思,当即恭声道“太子殿下赤诚相待,臣感佩万分”

“我不是要说服你们理解我父皇的难处,只是想告诉你们一个为人臣的道理。”

朱高煦对这次与两人的简单会谈做了一番结束语。

顿了顿,他看着解缙道“解缙,有谕旨”

解缙顿时俯身跪地接旨。

朱高煦朗声道“父皇口谕着解缙官复原职,继续主持修纂太祖高皇帝实录。”

“臣解缙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解缙激动的高呼道。

“皇爷爷曾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父皇承皇爷爷之志,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待解缙起身后,朱高煦接着道“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父皇打算修完实录之后,便广召人手修纂类书。我向父皇推举解学士与夏侍郎担任这套类书的编纂官,两位意下如何”

夏原吉与解缙皆听的热血沸腾。

此书若修成,必将成为载入史册的宏伟巨著,而主持修纂或参与修纂此书的人,都将会青史留名,福泽家族后人。

“臣等叩谢殿下恩典”

夏原吉、解缙这才发现朱高煦此行的真正目的,当即借坡下驴,跪地叩首,恭声道。

朱高煦摆手道“都起来罢。”

待两人起身,他低声对夏原吉道“所谓忠言逆耳,父皇可以不听,但作为臣子的不能不劝谏。明日早朝,你应当上奏,为郁尚书喊冤。”

“对,你还要顺道为我喊冤。”

解缙已经明白了朱高煦的意图,凑近夏原吉说道。

次日。

早朝。

“有事起奏,无事退班”

侍立在丹陛右侧的内官监少监李兴高声唱道。

“陛下,微臣以为,郁尚书因督办市舶司不力,而受到陛下的责罚,实属冤枉。”

户部侍郎夏原吉出列道“筹备出海,郁尚书虽然勉为其难,但依然谨遵圣命,勤勉办差。”

“臣附议,郁尚书为永乐新政殚精竭虑,不受褒奖,反遭处罚,公义何在”御史桂湛出列奏言道。

“陛下,解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我大明第一才子,忠君直言,反被误为冒犯天听,耕田种菜,真是让天下读书人心寒啊”

解缙的同乡好友胡广正想出列为解缙喊冤,忽然有一名官员抢先站了出来,禀告道。

他定眼一看,发现说话之人正是他与解缙的同乡好友王艮。

王艮于去年秋季朱棣开恩科时考中进士,刚入仕途,就被朱棣授为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太祖实录。

或许是他很小就失去父亲,母亲培养他时经常说忠义岳飞故事的缘故,以至于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经常上书谈论时政,无所回避。

故而朱棣对王艮印象深刻,知道此人才华横溢,精通韵律,乃是去年江西乡试第一名。

正因如此,朱棣面对王艮对他的误解,不仅没有动怒,反而颇为欣赏王艮的正义直言。

“王修撰,在下已官复原职”

就在大多数朝臣误以为王艮的慷慨激昂之言,把当今天子给怼的一言不发的时候,大殿最末端的角落里忽然响起了解缙的高昂之声。

王艮闻言一喜,接着面朝金台上的朱棣,跪地叩首,面露决然之色,大声说道“微臣失言,差点有损陛下仁义之名,请陛下治臣大不敬之罪”

“朕让太子传口谕给解缙,着他官复原职一事还未来得及公布于众。正所谓不知者不罪,王修撰不知情,朕岂能怪罪于你”

朱棣面带微笑,朗声道。

王艮再次叩首道“陛下仁义,微臣感激涕零”

“好了,起来罢”朱棣乐道“诸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奏”

“陛下”

御史桂湛高声道“臣为户部郁尚书鸣不平,郁尚书”

“好了”

朱棣开口打断了桂湛所言,道“你们的意思,朕听懂了。”

“殚精竭虑,苦不堪言,尽力办差,反受针砭。你们都是忠诚侍主的贤臣啊今日朕把话挑明了,不愿拉永乐新政这辆车,朕即刻换人。”

他也不给其他朝臣反应的时间,话锋一转,朗声道“朱高燧”

“儿臣在”

站在宗王队伍里的赵王朱高燧急忙出列,激动的高声回应道。

朱棣下令道“着你从今日起,统领泉州市舶司,明年九月之前,朕要看到万事俱备,准备迎接巡视南洋的船队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