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秦始皇焚书坑儒5 对秦始皇的私信狂轰……(2 / 3)

如果坐以待毙,那就不是嬴政了。

李斯有些心不在焉地看着天幕,诸子百家还是十分沸腾,在弹幕里你来我往。

他一路看下来,也有些好奇。

天幕之前的分析,说的基本都是“秦始皇坑杀方士”这一故事的来源

那最后是怎么演变成“坑儒”的呢

是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将不同事件记在一起,不经意间给出了误导性的记载与描述吗

只听天地间,传来声音

至于“坑杀术士”演变为“坑儒”,便要提到坑儒故事的初版诏定古文尚书。

诸子百家来了,它来了

终于等到你

他们在弹幕区里,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

之前天幕在说的都是那些方士、游说之士,他们编造故事,来吹嘘自己。

现在终于轮到“儒家”自己了。

所谓的“坑儒”

肯定也是儒家自己编出来的吧

其实,考察过西汉之典籍,会发现并无“焚书坑儒”这一用语。而史记里与之较为接近的是儒林列传里的“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这应当是从秦始皇本纪里概括而来,其中被坑杀的人,依然是术士。

到了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之后,扬雄上书给王莽,在剧秦美新里,对比“秦之恶”与“新之美”,历数秦王朝的各种不义暴行,对秦始皇则是极尽攻击之能事。

扬雄此人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曾经校书天禄阁,可阅览宫廷所藏秘籍,通晓历史。他在文章里,对秦始皇焚书的事件进行谴责,却并没有说到“坑儒”一事。

扬雄的文章里,说起儒生,也只是说他们在“焚书”之时,疏远秦的政权等等。

秦始皇在各个不同的时空,淡淡然看了天幕上扬雄所作的剧秦美新文章。

里面说到他“刮语烧书”“除仲尼之篇籍”等等。

字里行间,估计是个崇儒尊经之人。

如果秦始皇真的做了“坑儒”之事,估计早就已经拎出来,狠狠地批判、谴责一通了。

可见此时,并没有“坑儒”之事的流传。

至于所谓的“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也被嬴政默默地记了下来。

汉朝之后,是新朝吗

但他还没有搞清楚“西汉”与“汉朝”的关系。

西为方向,有东西之分。

难道汉朝一分为二,为西汉与东汉

如果是这样那么,两者之间,又是怎样界定与分割的时间还是地域

这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嬴政在电光石火之间,便已思考诸多。但他并没有打算在此深究下去。

如果说,大秦在二世便已灭亡。

那么余后的诸多朝代,不论将有几何,对他来说,也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要做的,就是改变二世而亡的命运

秦始皇、诸子百家、诸侯霸主、各国国君,春秋战国乃至大秦,无数人在看苍穹的视频。

他们所能看见的内容,是相同的。

但每一方,又各自看见了不同的讯息。

他们对天幕的内容,有着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解读。碰撞出,无数思想的火花。

根据现有的典籍与文献资料,“焚书坑儒”应当是自东汉以来的用语。

众果然,西汉之后是东汉

天幕之上,放映出两行水墨的文字。

分别是汉书儒林传及秦始皇兼并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这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可见汉书里的这一句,大体沿袭史记里的这句话。

随后,又有汉书五行志

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字句,已经将原先的“杀术士”,更改为“坑儒士”了。

再到汉书地理志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直到这里,“燔书坑儒”成为四字词语。

“焚书”与“坑儒”被连在一起说明,由此成为汉语之中的常用词汇。

它也成为了后世,批判秦始皇暴行的标签。

汉书的编著者班彪、班固、班昭,都是崇尚儒学之人。除此之外,他们也算是正统的官方历史学家了。

诸子百家正统这是与“独尊儒术”有关

他们隐隐地诞生了这一猜测。

之前,儒家、法家、墨家,他们诸子百家都在弹幕里,讨论独尊儒术的主体是谁

是谁独尊儒术整个朝代

那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位于百家争鸣时代的他们,难以想象有那么一天,全天下都在用同一个思想主张。

全天下,都推崇儒家那一套思想。

诸子百家不可能吧怎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