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本纪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史记楚世家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论衡卷十九验符篇夏之方盛,远方图物,贡金九牧,禹谓之瑞,铸以为鼎。周之九鼎,远方之金也。人来贡之,自出於渊者,其实一也。皆起盛德,为圣王瑞。金玉之世,故有金玉之应。
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史记宋微子世家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史记晋世家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圭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另,勾践和夫差也可计入春秋五霸,大家的观点不同,因为他们俩后续还有别的剧情,放到后面写。
另,补充一点关于春秋战国的时间点划分文中采用了历史课本的划分,但更喜欢以下吕思勉之划分,根据孔子春秋的时间点作为起止,因为春秋之名源自于此
吕思勉中国通史春秋时代,始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即鲁隐公元年,为西元前七二二年,终于前四八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明年为战国之始,算至前二二二年秦灭六国的前一年为止,共二百五十九年。
吕思勉极简中国史从公元前七二二年起至四八一年止,凡二百四十二年。这期间,孔子因鲁史修春秋,后人遂称为春秋时代。
钱穆国史大纲春秋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左傳記載史事較春秋為明備,又下續至哀公二十七年終,凡二百五十五年。若自周平王東遷一并計入,共三百零三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