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瘟疫之源:拷问(1 / 2)

整个秋天,疫情愈发猖獗。

短短两个月时间,染病的人数从上千人猛增至万人。

最后,各藩都停止了公布感染人数。

天心城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得隐瞒实情,必须呈报最精确的感染数字,然而无论是皇帝还是议会的权力,皆不能触及帝国边边角角。

阳奉阴违的事情总在发生。

好在雅冷基孔坤并不能导致患者死亡。

不过,患者染病之后,那种痛彻心扉的关节剧痛,头晕目眩的长期昏迷,足以让人闻之色变。

随着染病人数一天天增多,部分地区生产活动陷于瘫痪状态,物价腾飞,百业凋敝·····一言以蔽之,就是民不聊生。

藩主们纷纷要求天心城拨付粮食、石油、煤炭,以及其他重要物资,帮助本藩渡过难关。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无论如何,议会和首相应该为当前困境负责。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就不会有大规模瘟疫爆发。

瘟疫没有爆发,工厂生产、农场耕种还有其他生产活动便不会停止。

大家便能岁月静好你好我好。

然而现在,一切都陷入混乱。

继续作战已是力不从心,不要说,还需承担缴纳高额的赋税,已是难以为继。

大家索性都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势,破罐子破摔。

除了向天心城求援,要粮食要物资外,藩主们还向议会提议,建议减免疫情地区今年的双饷(洋饷、练饷)。

否则,他们将无力承担对“新十字军”的作战任务。

也就是说,不能再与英国人交战了。

~~~~~~~

藩主们的“友善提议”传回天心城,议会顿时炸锅。

在野党领袖唐教仁猛烈抨击首相,称其为“尸位素餐,酒囊饭袋”。

如果不是首相无能,战争早已结束,更不会发生什么瘟疫!

唐教仁要求首相向各藩藩主道歉,并引咎辞职。

首相对此不作任何回应,只说是天灾。

就像天心城每年会被积水淹没一样,瘟疫也是天灾,而且百年一遇的灾祸。

~~~~~~~

瘟疫来势汹汹。

齐国人说这是英国佬来到的灾祸,英国人说是齐国在东南省份从事某种可怕的生物实验。

其他国家则将其称为是上帝对穷兵黩武的齐国的惩罚。

惩罚。

不管真相是什么,不管瘟疫的起源是什么。

总之,现在所有人都惧怕蚊子。

传说瘟疫将随蚊子迁徙传播。

战争被迫停止。

英国人在营地周围布置了一层层蚊帐,士兵们点燃蚊香,一边在身前画十字,一边祷告上帝蚊子不要叮咬自己。

齐军蜷缩在坚固的城池里,低级官吏们开始大规模灭蚊运动,民众家中的花草树木,花鸟虫鱼,只要是与水有关的动物植物,一律将被无害化处理,因为专家表示蚊子是从积水中出来的。

藩主和官员们的花鸟虫鱼是安然无恙的,那些精致的池塘假山,低级官吏们当然是进不去的,当然也没人敢进去。

或许正如一位被关进大牢的文人所言,英国人还没打进来,我们自己已经先乱了。

好在英国人放弃了进攻。

双方隔着纷飞的蚊虫,对峙着。

也就说是,大齐与欧洲列国的战争,因为小小的蚊子,陷入了停滞。

士兵们可以喘口气了,当然除了那些渴望获得勋章的人。

官员们也可以松口气了,枪炮一响,耗费万两,庞大的军费支出落在天心城和各藩藩主头上。

当然,最后还是民众承担了所有。

战争没有结束。

~~~~~~~

刘玄对这样的结果很是无奈,甚至有些愤怒。

皇帝原计划毕其功于一役,通过这场战争,将反对他的国外势力全部消灭,从物理层面消灭所有反对者。

必须重创不列颠王国,让乔治国王知道自己这个远房亲戚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皇帝的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意。

战争的走向对齐国很是不利。

自开战以来,刘玄和他的军队,还没有打过一场胜仗。

屡战屡败。

桂省避而不战,皇帝震怒,下旨让藩主进京,议会将召开全民审判。

粤东,浙江多处坚固堡垒被英国人突破。

尽管粤东守军进行了坚决抵抗,然而最终还是失败。

帝国军队,无论是海军陆军,还是空军,在战场上的表现都是一言难尽。

现在,欧洲人停止了进攻。

没有人会把退敌的功劳算在军队头上,傻子也知道,这是瘟疫的功劳。

被瘟疫阻止的战争。

刘玄曾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