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精锐大军(1 / 2)

“高郎中,你既有所异议,何不直言高见?”刘奇文语气中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气。

他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解决危机的办法,并且这个办法已经取得殿内大部分人的支持。

现在却因为高世敬的出现,使得这个办法不能实施,这让他十分的不悦。

高世敬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刘大人,在下并非有意冒犯,只是在下觉得,您的计划虽有其独到之处,但亦有其不足之处。”

你……”刘奇文胸中一股闷气难以抒发,脸色涨得通红。

高世敬所言,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刘奇文无法反驳的地方。

但这是他冥思苦想出来的法子,又怎么可能会甘心?

既然把他的法子行不通,那就让对方来解决。

念及于此,刘奇文深吸一口气,平复心中的怒火,沉声道:“高郎中,你所言确有道理。”

“眼下边疆局势紧迫,我想请教高郎中,不知有何高明的解决办法?”

既然你觉得我的办法不行,那就说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

要是说不出来,看他怎么攻击就完了。

高世敬心中一凛,知道刘奇文这是在故意为难他。

但他此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坦诚地回应:“刘大人,在下目前确实没有现成的解决之策。”

“但我认为,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我们应当摒弃个人成见,集众人之智,共同商讨对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更为稳妥的解决之道。”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人站了出来,语气中带着讥讽:“呵,高郎中,你倒是说得轻松。”

众人立马向说话之人看去,发现说话之人竟然刘博仁。

而这刘博仁乃是刘奇文的远方表亲,这也解释的通,他为什么会站出来为刘奇文说话。

刘博仁看着高世敬,继续说道:“刚才高大人那般急切地站出来,质疑刘大人的计划,我还以为你胸有成竹,有什么高明的解决办法呢。”

“原来不过是纸上谈兵,空口白话罢了。”

此言一出,金銮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很明显,这是在嘲笑高世敬。

高世敬的面色虽略显尴尬,但他却极力保持着冷静与克制,未让怒火冲昏头脑。

殿内的气氛异常紧张,仿佛一触即发。

正和帝见状,深知事态严重,遂开口打起了圆场:“诸位爱卿,议事之时难免会有不同见解,此乃常情。朕在此,便是希望诸位能够畅所欲言,共同商讨国事。”

刘奇文虽心有不甘,但见正和帝出面调和,也只得暂时按下心中不满,退至一旁。

只是他心中不解,正和帝为何如此袒护高世敬,但此时却不是追究此事的时候。

刘奇文当然不知道,正因为高世敬的挺身而出,才让正和帝保住了自己的颜面。

否则一旦让百官赞成刘奇文的提议,那他皇帝的颜面何在?

因此,正和帝必须出面保下高世敬。

暮地,正和帝向邱英才,期待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当前局势棘手,急需一位能臣出谋划策,以解燃眉之急。

邱英才正是合适人选。

“邱爱卿,不知对于当前局势,你有何看法?”正和帝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心底迫切希望邱英才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倘若连邱英才都不知道怎么办,那么这偌大的朝堂,恐怕当真难以寻得能够力挽狂澜的良策了。

正和帝想到这里,眉宇间的凝重愈发明显。

邱英才轻叹一声,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

此刻的压力如同千钧重担,已然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肩上。

虽然内心有些许窃喜于这突如其来的关注,但更多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

同时庆幸方才众人争论不休,为他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否则,当时面对正和帝充满期待的目光,还真不知该如何作答。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邱英才找到了解决之道。

蓦地,他故意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

随即缓缓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西夏大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我大乾国力强盛,民心所向,实不必过分担忧。”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百官议论纷纷,空气中弥漫着担忧与不解的气息。

“尚书大人,您这是何意啊?”

“西夏大军十五万压境,我们怎能掉以轻心,说不必担忧呢?”

“邱大人一向稳重,今日怎说出这等妄言?难道他不知道,一旦西夏大军攻入我国境内,将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吗?”

百官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他们纷纷表达着对邱英才言论的不满和担忧。

在他们看来,西夏大军压境是国家面临的重大危机,而邱英才的言论似乎过于轻描淡写,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