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万无一失(2 / 3)

外科教父 海与夏 5318 字 2个月前

路上发生车祸,全身多处严重外伤,尤其颅内也有损伤。

杨平看过他的各种影像图片,手术难度很大。

如果只是救命,相对来说简单很多,但是在救命的同时,保证方院士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大脑不受影响,手术的难度非常大。

领导在手术室的示教室建立一个临时前线指挥中心,领导担任总指挥,夏院长担任副总指挥。

一个医生足不出户,可以在万里之外给患者做手术,这是以前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在手术机器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切现在可以成为现实。

锐行的手术机器人是这种超级远程手术的最佳实现者,虽然它发展晚,但是在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下,手术机器人项目进展迅速,目前用于这次手术的机器人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是更加先进的软臂,在操作的灵活性和精准性方面已经领先市面上的主流机器人。

锐行的发展速度很快,它逐步形成药物、医疗器械、医疗仪器设备、实验室试剂、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工智能、医疗临床及实科研软件等等全覆盖的大型医疗科技公司。

首席科学家陈智不但创新能力很强,而且管理大型研究项目的能力也很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黄佳才送他很多次出国差考察培训,让他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公司的技术和研究项目管理。

工程师们争分夺秒,很快,非洲那边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装备好,专门用于做手术的卫星也准备好,网络顺利联通,两边的联通配对测试开始展开,这也是对锐行的手术机器人一次巨大挑战,杨平知道,这次是全世界距离最远的远程手术。

很快,配对一次性完成,杨平试验性地操作一会手术机器人,响应快速,网络稳定,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延时,基本上不影响手术操作,杨平很快适应这种延时。

这次不让宋子墨主刀手术,而要自己亲自远程手术,杨平倒不是不放心宋子墨的手术技术,而是杨平觉得宋子墨的外科操作水平跟自己肯定有差距,这种差距是没办法弥补的。

这种差距会导致术后手术效果也出现差异,对一个顶尖科学家说,别说八十分和九十分的差距,就是九十五分和九十四分的差距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是杨平必须亲自上阵的原因。

宋子墨心里也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愿意默默地做好助手的工作,协助杨平将手术尽量做完美。

之前秦教授也考虑过,由他们派人过去做助手,但是后来仔细想想,还是同意三博医院的意见,派宋子墨过去。

这种病情,也只有宋子墨过去配合,杨平才放心,万一机器出问题,宋子墨能够独当一面,继续独立完成手术。徐志良呢,技术上没问题,但是沟通是个大问题,所以徐志良不适合去外面办事,只适合守家。

再说徐志良也不喜欢外出,他总喜欢呆在科室里,哪怕24小时呆在科室,他也能耐住寂寞。

夏院长在手术室转悠一会,又去临时指挥中心,不停在手术室和临时指挥中心来回走动,传递即时信息,刘院长和秦教授陪着领导在临时指挥中心,临时指挥中心设在手术室的示教室。

帝都来的领导守候在临时指挥中心,他没有进去手术室,他不是医生,属于外行人,进去不但没用,还会干扰医生们的工作,他在外面随时提供后勤支援以及处理一些意外事件。

如果院内协调可以解决的问题,由夏院长负责,需要进行院外协调,尤其是在全国调用资源,由领导出面处理。

夏院长来回走了几趟,他心里萌生一个想法,应该在这里建立一个先进的远程手术中心,因为杨平以后可能会经常面临这种问题,时间来不及,或者不方便外出的时候,但是有些手术又不得不做,可以使用远程手术的方式主刀手术,目前国内很多医院还是有手术机器人的,建立远程手术中心在硬件上可以实现。

杨平在控制室里,隔着透明的玻璃,夏院长可以看到你们的大致进度。

远程手术控制台这边也不存在无菌操作的问题,不过也要给杨平一个安静独立的操作环境,除了几个助手在里面,其他人全部在外面。

韩主任也在手术室外面,时不时往里面看看,韩主任是医院的专家组组长,临床医学院组建成功后,韩主任将担任整个临床医学院的专家组组长。

“你说我们建立一个超级远程手术中心,利用5g技术连通全国各大医院,可行不?甚至可以连接国外的医院,跨国实行远程手术。”

夏院长和韩主任商量,反正现在没事,闲聊几句也无妨。

韩主任琢磨着:“与我们组网的医院必须使用跟我们同型号的手术机器人,否则没办法配对组网。”

夏院长点点头:“也是,看来在硬件方面也是有障碍的,其它医院偏爱国际一线品牌,但是杨教授却喜欢国产手术机器人,尤其锐行的新产品,他几乎充当了临床应用的测试员,这是他最熟悉的手术机器人。”

“所以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