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计划,漠西蒙古的蒙古人、南疆的民族和哈萨克人,中亚的三汗国,这些游牧民族,第一步先全部迁徙去乌拉河和伏尔加河下游平原区。
这样嘉峪关以西,直到乌拉尔之间的地区,就全空出来了。这里就没有人了。
杨凡会移民过来开发。铁路线城市发展工业,而其他地区用蒸汽卡车作为交通方式,重点发展农业,这里将用来种植棉花。
后世新-疆=棉产量惊人。
根据2023年数据,新-疆-棉花产量达5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1%,而全球棉花产量约为2500万吨,这意味着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球的22%左右。
而中亚比新-疆大七倍,这里同样适合种植棉花。而且自然条件比新疆好的多。这里有阿姆河等很多大河。大西洋暖湿气流带来的降水也比新-疆好太多了。
在明末的时空,纺织业是全球市场最饥饿的产业。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没有化肥和良种,更没有化纤。所有的衣料全部来源于农田。而粮食产量低的令人落泪。全世界都在饥饿之中,能吃饱的人都是贵族。
在这个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种了粮食,就不能种植桑麻棉花。
从欧洲到亚洲,再到美洲,所有民族都面临同一个两难的选择。
你们是要穿衣服,还是要填饱肚子。
就这一块地,要么种植纺织原料,要么种植粮食。
这导致,不论是麻布衣料、还是棉布衣料、或者是更贵的丝绸,全部都不便宜。穿不起衣服的大有人在。
穿衣和吃饭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从人类有了文明开始,就需要穿衣服来遮羞。
所以,纺织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只要你能输出布料,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卖方市场。这个情况直到石油工业发展起来。杜邦公司发明化纤为止。因为从这以后,衣料的材料不在单一来自农田。而是大部分来自石油。
是石油化工的发展,让人类实现了穿衣自由。
杨凡要用新疆和中亚全境来种植棉花。
这些游牧民族是不会种植棉花的,所以,只能把他们迁走以免碍事。
杨凡只能把大明两万万人口中,海量的剩余农业人口弄来种棉花。
杨凡布局很早,欧亚大铁路马上就会修到伊犁。然后进入中亚一直修到黑海的港口。
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东边的发展钢铁业、煤矿开采业、机械制造业。西边的中亚到察里津的沿途城市,将发展纺织工业基地。
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加上先进的纺织机械,再加上先进的印染技术。海量的产品,将通过铁路向东去秦皇岛,出海去东亚各国倾销。向西去塞瓦斯托波尔港,在这里装船,经过地中海去欧洲倾销。
杨凡已经提前布局了铁路和火车机车。还有蒸汽船和飞剪船。有了这些交通利器。杨凡就掌握了欧亚大陆的陆权和整个世界的海权。
工业产品将通过陆路和海路全球倾销。他要爆发产能,把钢铁和纺织品价格做到任何人都无利可图,进入这个行业只能破产。
目的就是,彻底垄断全球市场。先行者的工业一旦形成了规模,后来者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
工业发展八要素,劳动力、土地、原材料、市场、资本、能源、技术、管理。其中劳动力、土地、管理是内部要素。原材料、市场、资本、能源、技术是内外共同要素。
从目前看,杨凡这八大要素全部掌握。并且对欧洲形成了降维打击。
这些优势,足以把欧洲的工业革命,从一开始就掐死在摇篮里。
没有纺织业,他们的工业革命不可能萌芽。他们无法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
后世华夏的爆产能,能干死全球中低端制造业。这个时代同样也能。
华夏之后再无工业国。
用工业化先走一步的时间差,和规模效益带来的低价格,以及海量的产品,把欧洲的路提前堵死。
在杨凡的规划里,金山会盟之后,就立即开始移民计划。
南疆和北疆的民族以及中亚的民族,他们的生存环境太苦了。
为了他们的幸福生活,杨凡会把他们整合起来,武装起来。一路向西,重新按照蒙古人当年的西征路线。收复东欧平原。
第一步,大军先越过乌拉尔河,在黑海北岸站住脚。
第二步,以察里津城为中心,把这些新移民落户到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
在杨凡的后续规划里,蒙古人和天山南北、中亚的所有游牧民族,都将迁徙到更适合他们发展的,自然条件更好的地区。那就是东欧平原。
斯拉夫人将会被赶走,就像当年匈奴人驱赶东哥特人一样。
杨凡会把沙俄灭掉,大毛、二毛、白毛统统赶进波兰。以后东斯拉夫人会居住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地域里。
乌克兰这块肥沃的黑土地,杨凡会留给自己。和密西西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