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战争因果(2 / 3)

姬唐 乔木兮有思 6198 字 2023-05-04

待姬松说完,众人都看向地图,有人不解,有人疑惑,有人一头雾水。

崔固算是这些人在家族地位最高的人,能接触到的事情比其他人多了不少。

他先是眉头一皱,看了眼喝茶的姬松。

“郕公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南海触及到了大食人的利益这才是战争发生的原因而裴氏的那位只是一个引子没有他这场战争也必然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姬松一拍桌子,赞叹道“不愧是裴家之人,这眼光确是没得说,要是在朝堂上必然有你一席之地”

“郕公过誉了,只是在下知道的多一些罢了”

崔固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较为谦虚道。

对于崔固的谦虚,姬松不置可否。而是示意道“那就由你给大家伙说说这其中的因果关系”

其他人也都看向崔固,不知道他能说出什么话来。毕竟,他们并没有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崔固这次没有拒绝,环顾一周,沉吟片刻道“那在下就献丑了,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指正”

“大家请看大食的位置”

他捡起指挥棒,指向大食的位置。

“大家有没有发现它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就像是卡在丝绸之路上的关卡无论是什么方向西进,都绕不开大食这个国家。”

“这有什么问题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其中一人疑惑道,姬松看去,原来是郑氏的人。此人是最近换下来的,之前的人已经被召了回去,所以对一些事情不是很清楚

“什么影响”

崔固想了下,说道“如果将他比作现在的宣州,不知职位可能理解”

“宣州”

众人一愣,其中一人说道“你是说他和宣州一样,是一个货物中转地”

“不错”

“宣州自从郕公之后越加繁荣,不管是北上,南下,西进,东出。都会在

宣州建立货栈,以的应对四面八方的供货压力。”

“但这样比喻又有点不太恰当,我若是将其比作潼关,这样大家是否能够理解”

姬松闻言心中赞叹一声,这个比喻恰如其分,于是看向其他人。

“我明白了”

郑家的主事眼睛一亮,说道“你是说他是我们大唐货物西进的必经之路,还是绕不开的那种”

“是”

崔固继续说道“大家想一下,若是我们有这样优势,会怎么做”

“当然是收税了啊,拥有这样优势,不收税才傻了。到时候躺着都能赚钱,傻子才不干呢”

说着无意,听着有心。

当这句话出口后,所有人都明白了。

在座众人那个不是人精不然能被派到这里主持一地事务

“刚才郕公也说了,我大唐的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的最终到达的地方是极西之国。所以,凡是走这条路的商人,就必须给大食交税。”

说完之后,崔固看向姬松,躬身道“郕公,但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该交税就交税是了,这点我们还能理解,但要说由此引发战争,是不是有些牵强”

“虽然我们这几年由于海外拓展,将部分商品转移到南海诸国销售,但这毕竟是小部分,不至于引发大战吧”

“还请郕公解惑”

众人对视一眼,同样躬身道“请郕公解惑”

“好,既然说道这里,本公也就不绕圈子了。”

他环视众人,道“诸位可能认为走丝绸之路的商品少一部分并不影响什么但本公却要说,影响大了去了。”

“延之,你给大家伙算笔账。”

顾延之闻言看了众人一眼,面无表情道“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我们的商品在极西之国的价格。”

“我们将商品运送到西域,可能得利最多也就十倍左右,但大食人将十倍收取的货物又以十倍的价格卖给极西诸国。”

“大家算一下,最后的商品价格”

在座诸位都是算账的一把好手,如此简单的算术问题,当然立马就算了出来

“我们卖给他们是大唐价格的十倍,他们卖给极西诸国是我们的十倍”

突然,崔固浑身一颤。

“天啊,要是如此的话,他们卖给别人的价格是我们大唐本土价格的百倍”

其他人也疯了一样看向顾延之,全都不敢置信地瞪着眼睛。

“这他娘的赚疯了吧,原来我们只是赚了个辛苦钱而已,人家才是最大的赢家啊我们一匹丝绸在大唐大约十贯,卖给他们是百贯,而他们转手一卖,就是他娘的千贯。换算成黄金就是百两黄金,这他娘的都快比上一匹丝绸的重量了。”

崔固率先清醒过来,凝重道“不止如此”

“大家想想大食的税收,如此重利,他们会少手税恐怕到了极西之国,所得利润不止这些。毕竟物以稀为贵,一旦他们表现出货物稀少的假象,必将引起互相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