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第 175 章 科技兴农(4 / 7)

多在城市里的人会养植物,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肥料和农药上哪儿买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使用。

对此,蔬菜花卉所的领导觉得这事不靠谱。

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赚钱”

难道是付费提问吗

安夏知道付费提问,不过她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形式。

过于图穷匕现的收费,总是让人不安的,就算是个神棍,也不是上来就收钱,怎么着也得逼逼几句,然后收费收在符水、佩饰上。

装神弄鬼的人能活跃这么多年而未死绝,说明人家的营销手段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不卖回答,卖肥料和药。你们还能卖种子、营养土啊。”

“那才能卖多少。”领导很是不屑。

他们卖给专业花农都是论亩卖的,城里一户人家最多种两三盆花,不得了了。

安夏继续劝说领导“我上回听说,你们育的种和苗,也是可以自己卖的,收入都归所里,蚊子腿也是肉,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赚多了大家分账,赚少了至少能聚个餐,你们总不会是嫌钱咬手吧”

确实,谁还能嫌钱咬手呢。

思来想去,领导就同意了,并且第一时间,就把所里那些冗余的、不是自己嫡系的、看起来是刺头的人都给拨了出去。

紫农公司又多了一个经营业务花苗、种子、营养土、肥料、农药。

冯娟与季科在深市相遇。

季科还是一如即往的热情,帮新来的人都办了入职手续,介绍宿舍里面的各种设施,冯娟忽然觉得这小伙子,能处

提问版块做起来了,但是现在毕竟上传照片不方便,很多人都用语言描述。

语言能力强、会抓重点的人,就能得到很好的回答。

水平不太行的人,比如只会说栀子花的叶子枯了这让人怎么回答。

而且不看到照片,就算是农科院的人,也不敢随便回答。

开版之后,一直比较冷清,不像隔壁的八卦闲聊,整天人头攒动。

安夏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你们把花、土、肥,还有工具,打包卖,让人一次买齐所有所需要的东西,省事,利润还高。”

“真的有人会这么买吗打包的价格比单买贵多了。”

“会有的首先,你们得把文案写得好看一点。别写得跟辞典一样。再弄点好看的照片。”

啊文案

冯娟只会写夜来香、柔弱藤状灌木、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萝藦科、夜来香属

特点晚上开花,特别香

发出去的商品链接,点击0

不服输的她在“中国货”上观摩学习文案怎么写,然后重写了三版,终于卖出去了一份。

看到“买家已付款”提示的那一瞬间,冯娟比第一次拿工资还开心。

蔬菜花卉部门,除了冯娟很高兴外,还有几个对基因有兴趣的人,也挺高兴。

紫农公司秉承了紫金的风格只要想到什么有趣的小点子,公司都会支持去做,不会有人怪他们不安份。

他们跑去跟季科的基因组一起琢磨,能不能往花的基因里插点什么花里胡哨的基因,比如开个七色花。

专业研究花卉的人生意也不错,城里人种的这这那那挺多,有些养了好些年,养出感情了,真有点这这那那的,都挺舍得花钱。

他们在网友提问里,发现了新的商机。

有个人说她想种花,但又怕虫子,总觉得黑沉沉的土里藏着什么怪里怪气的东西,她连蚯蚓都怕,自己给花松土又怕伤根。

正常情况下,对于这种人,研究员们的态度是这么矫情,就别种了嘛,看别人种不好吗

安夏看见他们在工作群里的吐槽,认真回复你们怎么能把客户往外推

研究员们沉默了,他们怕得罪了安夏,连紫农公司都待不下去,只能回农科院的角落里继续发霉。

安夏又说“不是有水培花卉吗风信子、水仙,不都是吗”

“可是她想种的是吊兰。目前没有水培的。”

安夏“目前没有不是正好吗”

如果是在往非洲卖鞋的故事里,研究员们看见的是“他们都不穿鞋,我们走吧”,安夏看见的是“他们都不穿鞋,市场广阔啊”

“要么,你们可以先看看现在城市家里流行种什么花,然后分析一下能不能水培。毕竟城里搞土确实不方便。要是实在水培不了就算了。

能水培的卖营养水,不能水培的卖土,不是挺好么。一花两吃。”

安夏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他们在农科院里的工作就是领导说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可以自己寻找客户的需求,并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赚到钱。

花卉找到发家致富的路了,剩下几个专门研究蔬菜的人很寂寞,城里的人种菜也就是种着玩玩,不会有人找他们。

终于让他们等到了机会,一条提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