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番外二(南巡) 苏辰从江南回来听……(1 / 4)

苏辰从江南回来听见弟弟和阿玛闹翻, 先去看阿玛。

康熙还在生气,清溪书屋内内外外都显得异常安静,排队侯见的臣子们全都往后缩,想让前面的先去帮忙顶顶怒火。

太子竟然说不想干太子了, 这要从另一个角度解读, 可以说他当太子当烦了想当皇上呢。

别看这些年皇上和太子之间还算相得,但近臣们都看得出来这是太子和皇上对彼此都相互忍耐的结果。

如今太子率先掀桌, 一着不慎, 很可能会酿成大难。

比如汉武帝废太子刘据, 那两父子兵戈相见, 牵连而死的大臣不计其数,再比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皇上彻底退位。

不到最后一刻,谁能肯定皇家的父子打起来胜利的会是谁。

在侯见房间等着的大臣们, 差不多都想了现在请辞归乡的可能。唉,其实不说皇上许不许请辞, 他们自己也放不下多年拼到如今的地位啊。

戴名世在其中只是个小喽喽,他的仕途算是比较顺利的, 从二十四年考举人挂榜尾中了,到现在混到可以帮皇上写谕旨的翰林学士也仅仅用了十年出头的时间。

他混在一众大人中间,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最后小心地坐在张廷玉身边。

这位才是朝中新贵, 当年一高中就被皇上叫到身边来办事, 听说辰亲王还是他朋友。

“衡臣, 你说今天太子和皇上掀桌这事儿,会是怎么个了局”

正在计算辰亲王回来日子的张廷玉猛地听见这话,是真没有反应过来的, 他掀开垂着的眼皮看了一眼,你这家伙是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顶头两大龙打起来,不管怎么了局,咱们都是小炮灰。

炮灰一词还是他从辰亲王那儿听到,直接就刻在了心里,在朝廷办事,不谨慎行事成为炮灰的几率很大。

大家都小心翼翼的,只戴名世是那个例外。

听说早年他写的一本书朝廷审核的时候,都差点给他弄成煽动朝廷不稳的积极分子,还是辰亲王替他说了话才没人追究。

而他进入中央朝廷没两年,就得罪了高士奇那边的一个小心眼臣子,赵申乔。

脑海中过了过这位戴大人的事迹,张廷玉终于开了口“戴大人,上面不管怎么样都不是我们底下臣子能揣度的。”

戴名世啧啧,张英的这个二儿子,简直学得了他老爹为官的精髓,有辰亲王的关系说话还这么谨慎。

跟这样的人说话特别没意思,就算中午饭吃个什么他们都能话留三分。

“噔噔噔。”

外面响起一阵脚步声,听着就是充满活力的小孩子经过。

戴名世起身挪到门边,只看到一个青年的背影,这青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头上完整后梳的头发,看起来乌黑油亮,连女子的乌发如云都比不过。

当年太皇太后孝期过去,别说京城内外,就是河北晋西等地都好像一夜之间出现了留头发的人。

一时间折子如雪花般涌到金銮殿,指责的声音遍布朝野,说辰亲王此举是在颠覆祖宗规矩,意外的是这些声音里也有相当一部分汉臣。

更意外的是,为辰亲王求情的声音中,满臣蒙古臣子也不少。

戴名世那时候就发现,辰亲王是个人才,他能把别人提出就是要杀头的大事如此平平淡淡的做出来并且引人大胆效仿,就问这世间还有谁能谁敢。

看着一个半大少年带着小家伙噔噔噔的追着前面的身影,后面还有皇上身边的大太监魏珠,戴名世拍了拍胸口,转身跟那些坐在椅子上的大人们报告道“没事了没事了,辰亲王回来了。”

大家我们早就看见了。

有人小声讨论“辰亲王去江南调那个研,是调研什么的”

“恐怕是查私产的,这几年官员在江南大量置地的不少,我听说,辰亲王前两年就跟皇上说秀才以上有功名的人给免田赋不好,让取消掉呢。”

“那咱们也要吃喝应酬啊。”戴名世二话不说加入了群聊,张廷玉看了他一眼,就这样的为人性格,没有辰亲王替你在皇上跟前美言,你早下去了。“我们不要田庄铺子,一大家子就要喝西北风了。”

张廷玉实在听不下去了,说道“谁要你的田庄铺子了,辰亲王的意思只是不让当官的和百姓争田产。”

这些人还在议论得热闹的时候,苏辰已经见到了他还在生气中的老爹。

“皇爷爷,皇爷爷。”

少年的公鸭嗓和小孩儿奶呼呼的声音一起响起。

康熙的脸上才露出几分笑意。

“皇爷爷,这是我们给您带的江南特产。”

康熙笑道“好好。”

弘量打开油纸包,小手给他爷爷捏了一只看起来金黄酥脆的东西送到嘴边“可好吃了。”

康熙看看这不明物体,拿到手里看了看“这是炸蚕蛹”

弘量惊讶,皇爷爷竟然知道。

康熙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