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二合一 “去了就知道了,”曹寅笑……(2 / 5)

景星本人,但知道曹寅有个血缘上的亲舅舅是他。

康熙十七年诏各省都抚推荐鸿儒时,苏辰看见了顾景星的名字。

而他在前世,便知道顾景星这个人。

顾景星,明朝崇祯时蕲州人,因战火顾家人一度流离,后又回到祖籍江苏昆山定居。这个人在文学上没有留下什么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他的方面也没有贡献。

但他和传世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有关,就注定他会被人从历史纸堆中翻找出来加以研究。

红学家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考证到顾景星这个人。

康熙十八年顾景星给曹寅诗集荔草轩作序,中用“李白赠高五诗,谓其声价动天门”来称赞曹寅。而李白的赠高五诗原文是这样的“贤甥即明月,身价动天门”。

二十一年之时,顾景星又做怀子清诗,其中有一句“深惭路车赠,近苦塞鸿疏”。

“路车”典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承黄。”1

便有人因此怀疑曹寅和顾景星的身份。

如果说这两处顾景星诗文中暗示的舅甥关系可能还可用“巧合”来解释,那么康熙四十年,曹寅顾景星去世十四年后所写的舅氏顾赤方先生拥图书记,更是直接表明两人关系的一个线索。

在古代,舅氏可不是随便能用客气称呼解释的。

苏辰前世看到类似的分析文章,后来也查过不少相关考证,基本上他是相信曹寅和顾景星的甥舅关系的。

而曹寅生母,根据顾家人留下来的诗文考证,大约就是在顾家人两次逃亡中和家人失散,后被曹玺带至江宁织造任上,才与当时定居在江苏昆山的顾家人有了重逢的机会。

有的人甚至认为,红楼梦中香菱的原型,就是顾家这一位在逃亡途中与家人失散了的顾家小女。

康熙十八,顾景星被荐举入京,途中坠车伤到腿骨,当时有人进谗言说顾景星是故意受伤只为躲避朝廷的征召。

因为在当时被引荐的读书人中,故意生病或摔伤躲避征召是常见操作。

曹寅亲自到乾清宫去解释,言说顾景星的确是年纪大了不小心坠车,本来摔得不重,但也不知怎么就骨折了。

“其实,顾景星是奴才生母那边的兄长,两年前奴才去江宁看望父亲的时候,在生母的安排下见了外祖家众人一面。因此对于此次的征召,奴才舅舅绝对没有任何躲避的想法。”

康熙十六年曹寅的确去过江宁一趟,回来后并没有隐瞒和顾景星的见面。

只是甥舅一节,他没有敢立即跟康熙表明。

他们说这件事的时候,苏辰是在跟前的,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又见证了历史,他当时一方面感慨红楼学者们考证的准确性,一方面便想着如果阿玛要训斥曹寅的话他会帮忙求情。

不过令苏辰没想到的时候,当时他阿玛听了曹寅的澄清,不仅没有丝毫不满,还非常高兴,叮嘱曹寅可以和顾景星多多来往。

只是要顾及孙氏的面子,让他们在外不要公开甥舅这层关系。

顾景星才华不太高,但也算是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文人,因着他和曹寅的关系,康熙便没有留任顾景星,而是放他在外。

早两年,顾景星都在顾家祖籍江苏昆山活动,通信中给曹寅引荐了不少江南名士。

二十年曹寅来江宁给他父亲曹玺办理完丧事之后,康熙就没让他回去,叫他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兼侍奉嫡母孙氏。

曹寅领会了皇上的意思,在江宁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在舅舅顾景星的带领下,差不多已经聚集起一个江南文人圈。

不理会他的人自然有,但更多的明遗民和拒不出仕的士人,对于和曹寅的来往都没有那么反感。

可以说,顾景星是曹寅能够深入到江南士人中的一个媒介。

因此对于小心打量他的顾景星,苏辰回以一个友好的笑容。

顾景星本来只觉这小友有趣,待听到子清说“我当年给你送的那些骨折伤药,都是这位小兄弟帮忙准备的。对了,他叫苏辰,关系熟络的都喊一声大爷。”

送药,苏辰,大爷。

当这个词语连接在一起的时候,顾景星瞬间明白了什么。

这岂不就是当世唯一位五岁时被册封为亲王的辰亲王吗

顾景星有些受宠若惊了,但他也只是拱了拱拳道“老朽这里给大爷请安了。”

胤礽是秘密出宫,曹寅便没有特别介绍他,只说是苏辰的表弟,人称二爷。

顾景星心里的跳动都停顿了一瞬间。

正是外甥不明说,此二爷只可能是---太子。

国君英明神武文治武功皆有建树,储君又是如此的丰神俊朗,清朝是真真正正的稳定下来了。

想到此处,顾景星心里既有怅然,更有靴子落地之后的安定感。

当年吴桂带头蓄发要恢复正统的时候,他何尝没有期望过在那一时期跑出去为反清组织效命的人又何其多,最后却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