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探望 不过争议最大的,却是苏辰以……(2 / 4)

位的人知道您眼里爵位这么好给吗

康熙当然要表现出不好给的态度来,要不然爵位大批发,不值钱的东西谁还会奔着这个出力呢。

苏辰却坚定说道“不行,国士院的事我一定要办下来,第一批一级国士,本来只有五个名额,现在,我要加到十个。”

把那些给皇家烧瓷的、铸铁的、搞烟花的都加进去。

康熙其实觉得自己儿子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问题,不就是几个国士吗又不参与国家政事,陈明亮竟然上升到动摇国本的高度。

既然儿子这么坚持,他当阿玛的只好支持了。

保成换下太子蟒服过来找他哥,随后又陪着他哥去换了衣服,两人才跑着去皇家书院上学。

正好卡在第二节课的大课间,学院里的小路上操场上到处都是人,御门听政上关于国士院的议论,这时候已经传到学生们的耳朵里。

因为他们现在每天还有一节账房先生教授的会计课,又都是未出仕的年轻人,对于国士院的设立没有前朝大臣们那样的反感。

比如黄义,他就觉得辰儿只是本人喜欢机巧,才会想给匠人争取地位。

他还担心苏辰被那些大臣欺负了,找来表示可以去跟大伯说一声,叫大伯帮忙在读书人中说几句话。

苏辰同意他的这个提议,又让黄义放心,争取大臣们的意见也就是通知一下,现在可不是民主的现代社会,现代是封建社会。

一言堂,比比皆是。

读书人不是最讲仁义道德吗唐朝的时候那李隆基想扒灰,还不是身边的人忖度着上位者的喜好给办的

去道观换个身份的杨玉环就不是杨玉环了,她就遮头遮面不露脸了吗

没有啊。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隆基找的是他儿媳妇,那些自诩仁义礼智信的读书人们,可有一个站出来批评皇帝你这个是有违公序良俗的行为

由读书人脱胎而来的大臣们,只是能红着脸争辩两嗓子罢了。

如果不是要把国士院办成国家部门,这件事根本都不必拿到朝堂上通知一下的。

至于坚定表示站他的保成会不会给群臣们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知道后来的九龙夺嫡中,老八几乎拉拢了大半个朝堂的官员也没有成功上位,苏辰还觉得大臣们没有那么拥护保成是一件好事儿呢。

至少随着阿玛年老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保成不会被忌惮。

当然,也不能让保成这个太子受到群臣反对就是了。

中午放课,苏辰叫住收拾课本要离开的沈荃“沈先生,你反对国士院的设立吗”

沈荃一心只有练好字带好学生,他都打算辞去其他兼职专心待在皇家书院教学生了,是那种真正能够把心沉浸到学术中的人。

“微臣觉得王爷的想法没什么问题。”他说道。

课后,这些先生们还是坚持以臣子自称。

苏辰笑道“这就好,沈先生你能写一篇文章吗本王觉得,那些坚决反对国士院的人,都不是像您这样的纯粹的读书人。”

“王爷,天下的大臣做官之前,都要先读书,微臣以为他们的不满,会不会也有工匠不必经过十年寒窗便可以与他们齐平的原因呢”沈荃笑了笑,“当然,他们可能没有看到,工匠们想要熬出头又要受多少苦累。”

苏辰点头道“说的就是这个啊,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学者,他们都是政治家,一心算计着利益的分配。不想您这样,心里只有纯粹的学术道理。”

第一次听到辰亲王这么夸奖自己,沈荃都不知道是该乐还是受宠若惊。

“微臣回去就写文章,明天给王爷带来。”他保证。

苏辰高兴点头,写吧写吧。

然后他又去找了在办公室的张英、汤斌、杜讷等人,一人来一篇文章呗。

两天后发行的朝廷邸报就有些热闹了,已经装病三天的索额图捧着报纸看了又看,叫来阿尔吉善“你去跟宫里送个信儿,告诉王爷和太子,他们重病的二姥爷想见见他们。”

这时,隔壁得知外孙想要弄个国士院却被大臣们阻止的噶布剌和察岱,已经在找自家养着的两个充门面的读书人商议对策了。

读书人这个阶层其实也不是利益完全统一的。

又是一个明媚炎热的早晨,辰时未到,天空中的太阳已经有正午时分的光景来,没有暑假的皇家学院在三伏天是最难过的。

但今天一大早,所有人进到班级之后都觉得好似一下子从炎夏走到初春似的,凉快太多了。

“是增加冰盆了吗”年希尧问张廷玉。

前几天刚刚进行过一次月考,座位重新分配之后,他俩是同桌。

张廷玉看了看教室四周,指着后面多出来的两个大木架,木架子中心是两圈安着长柄的东西,没有人摇动,这个东西却自己转着,把一阵阵风吹到前面来。

“那个东西,”张廷玉说道,“能出风。”

两人惊讶的走过去细瞧,问了来得早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