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岗位,冷清的文华殿热闹起来。
晨起天色还不亮时在外面等着的收到入学宣传单的,八旗、大臣家中的子弟都来了,被王爷派遣到东华门接人的复康看到这一群风华少年,为以后自家主子将会有很多伙伴相陪高兴。
“公子爷们,请随奴才走这边。”复康在前面喊着说道。
有些人知道这是辰亲王的近侍,有些人不知道,但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有序的排队进入宫城。
大部分官员子弟到现在还是头一次进宫,一路上走着忍不住小心的打量左右风景,文华殿本就靠近东华门,没走一刻钟时间便到了地方。
复康让大家先随便选一间教室进去,然后他走到位于最左边的甲班,跟已经拿着书本过来的王爷回话。
苏辰向外看了眼,只见一开始没人动作,随着一个人出来,后面的人也动起来。
他和弟弟们先来,就待在甲班,陆陆续续也有人进来,但大部分是一些亲王、郡王家的孩子,在宫宴上都见过几面。
“王爷,好些天不见了。”有个少年走上前打招呼,“咱们这读书,要怎么读啊。”
懵懵不知的人在大多数,闻言好几道目光看过来。
苏辰让保成给他们解释,这种比较会露面儿的事,他都准备让保成来。
保成支着下巴,道“我们让先生出了两份考卷,大家先做卷子,之后会根据各人的学习水平分成三个班级。”
分班制其实在清朝已经不是多稀罕的事,江南的那些书院招的学生多,就会把不同学生分到不同学室内读书。
只不过在小私塾或是贵族私塾中,盛行的还是小班教育,一个班里只那么几个人,一两波人的学习进度不同先生也能兼顾。
分班,还能每个人都接受和太子王爷一样的教育
分班制的消息传到自动进入丙班的大臣家子弟这里,他们都交头接耳起来。
一群穿着长衫拖着辫子的少年人坐在一个个书桌后,班级的熟悉感扑面而来,但同时也很好笑。
苏辰抱了卷子进来,刚还窸窸窣窣话语碎碎的教室便瞬间安静下来。
他认识的人就两个,一个是张廷玉,一个便是黄义。
“张廷玉,黄义。”苏辰直接点他俩的名,“你们来把卷子给大家分一分。”
站起来两个人。
张廷玉嘛,大家都认识的,之前他还被皇上亲自点名陪同东北巡行,就是让他跟辰亲王的。
甚至还有人猜测,张廷玉会成为辰亲王的哈哈珠子呢。
至于这个黄义又是谁
能进来这里的,都不可能出自无名之家。
姓黄,难道是黄博士家中子侄
所谓的卷子一拿到手上,这些有的没的想法都放在了脑后。
上面的题目很奇怪,是四书五经的内容,但却在一张卷子内包含了贴经、墨义、策论等科考时的全部类型。
虽然每种题型的题目都不多,但谁能把这卷子一下子写完啊。
卷子发完,来这间教室监考的沈荃腋下夹着本书走了进来。
教室中的设置沈荃不是第一次见,但坐满了学生的教室他是第一次看见,大约有二三十人吧,竟然也规规矩矩的。
沈荃跟苏辰见礼,苏辰笑道“教室内先生最大。您请坐,学生去甲班了。”
沈荃笑着点头,等辰亲王走了,他才把书放到最前面的一张宽大桌子上,转身把黑板以及黑板旁边贴着的课表一一看过去。
桌子上放有两盒粉笔,一盒白色的,一盒是彩色的。
沈荃新奇,拿出一根走到黑板前,写了几个字出来。
粉笔敲击黑板的声音引起同样也在新奇的学生们注意,抬头看去,只见上面用白色的线条组合成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巳时三刻收卷。”
一瞬间,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摸笔,摸不到,大部分都下意识要喊小厮,张口才想起,小厮根本不在。
找找。
桌斗里有笔还有磨好墨的砚台,另外还有如今在贫寒士子中比较风行的两根削好的铅笔。
有选毛笔的,也有看着纸上空白少,选了铅笔的。
苏辰和去乙班送卷子的保成在外面走廊汇合,然后一同回甲班。
这时甲班里面已经来了一个授课官员,是年前那几天他们阿玛特地请来的汤斌老大人,不过阿玛没有提让保成拜汤斌为师的意思。
苏辰松口气,其实阿玛让保成拜师他也会阻止,着实是在历史上,保成身边的这些人,在他被皇阿玛放弃之后反过来插一刀的没在少数。
所以才说真正有坚持的人很少很难得,大部分人都会为利益裹挟,无事时你好我好,一旦面临危机便会改旗易帜。
苏辰也根本不想保成有自己的班子,但又不想让他一点势力都没有,所以现在大家在一起读书,保成身边能围绕一些简单的实心任事的人就好了。
两场考试中间有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