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是主,不用让妹妹们去过不想过的生活。”
康熙没什么表情的笑道“你倒是个好哥哥。”
转头看向站在左手边已经考校过的太子,康熙问道“保成,你告诉保清,为何到现在咱们还要向蒙古下嫁公主”
保成上前一步出列,声音朗润“因为两族的联姻保持,让我们不会再有以往汉人立江山的苦恼边境不稳。从宋到明,他们花费在边境上的巨额开支,我们大清也都不会有。”
保清不屑一笑“照你这么说,怎么还会有频频异动的噶尔丹咱们就没有边境困扰吗太子二弟平日都不关心外务北边的长毛子和噶尔丹串通一气,在雅克萨可没少杀咱们的平民。”
如果不是他现在年纪太小,早前他就请缨去杀杀边境那些贼党了。
保成却还是那么优雅中带着平和的微笑“大阿哥此言差矣,噶尔丹总是异数,即便他以后反了,其他的蒙古部族不会都站在他那一边。大规模的骑兵南下,不会发生。只是世代联姻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诉诸武力三藩之乱在前,大阿哥难道不知道,现在民间好多村庄都是凋敝的吗”
保清说不过他,就嘟囔“说的你好像多仁慈似的,还不是为了你的位置稳固”
保成好整以暇道“大阿哥挥刀向友族,岂不是想趁乱立军功”
“你别住了紫禁城就把自己当汉人了,往前推几百年,咱们都是被中原驱逐的鞑子。”保清气急了什么都往外说,此言一出脸色都惨白了。
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僵硬无比。
苏辰就是在这时候带着一身的木屑进来的,看见站在保成身后的胤祉在地上跪着,保清梗着脖子站在阿玛面前,他好奇道“你们在说什么呢,怎么像是吵架了啊”
氛围这才一松。
保成转头笑道“大阿哥跟那些反清复明的汉人一样,说咱们自己都是鞑子呢,他还觉得打蒙古比嫁公主和亲更划算。”
苏辰啊了一声,就想到后世刷抖音时看到的一个梗。
大致就是有网友评论“看到电视剧流放宁古塔,我觉得犯人一家好可怜,上网一查才知道我家就在宁古塔”,还有人评论说“看到霍去病把匈奴杀的片甲不留我疯狂打扣,后来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以前就是匈奴老家哈哈哈”,等等。
其实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各民族流着的血脉中早已有相同的一部分,接受着共同的文化、风俗哺育,早已密不可分。
然而,霍去病永远都是我们的英雄这一点不可动摇,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匈奴对中原民族的屠杀也是不能被洗白的。
好比清朝,入主关内之后犯下的罪孽,也永远不能洗刷。
但清朝不是天选之子嘛,从顺治帝福临之后,连出两大明主,康熙雍正,勉强再加上功过相底的乾隆吧,他们使中国成为了现代的中国。
每一位华夏儿女都自觉承认自己华夏人的身份并以这个身份骄傲,才是最重要的。
毛爷爷当年对康熙大帝的评价其实最确切的,他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守住。---”
所以苏辰是认同朝廷一直和蒙古保持友好关系的举措的,不打非打不可的时候便坚决不打。
但是用公主的一生换取两族亲密关系的继续,其实在朝廷已经稳定了的现在倒也没有那么必要。
苏辰走到跟前,拍了拍保清的肩膀少年,不要太心急,噶尔丹快蹦哒起来了,以后有你打仗立功的时候。
保成就等着他哥也把保清嘲一通,不想听到的却是“阿玛,我觉得保清说的有一定道理,公主妹妹们远嫁保证两族的亲密友好,对她们实在是不公平。”
康熙皱眉道“你且说说。”
保清
苏辰以最重门第的晋朝为例,当时的大族之间不就常是亲上加亲加到不能再加吗但真当切身利益相关的时候,相互之间有几个媳妇女儿是从对方处娶来或嫁进去的都不好使。
“说到底,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便能永远是共同的朋友。”
康熙“当初打天下,蒙古出力不少。”
苏辰毫不给面子的戳破阿玛的假话“但是从我皇爷爷开始,已经很反感来自蒙古的高位嫔妃了吧。而您,也不乐意抬举蒙古的妃子。”
这孩子,搁这儿说什么实话呢,传到皇祖母的耳朵里岂不是让老人家伤心
但是他真不想蒙古的势力能在朝堂有太大的影响。
苏辰又说道“当然,阿玛肯定是为了朝堂的稳定考虑,一定不是因为觉得蒙古女子没有养在中原的温柔美丽。”
康熙咳了咳,严肃问道“你说共同利益,难不成是让阿玛学宋朝,年年拿国库的钱安抚蒙古”
苏辰摇摇头“非也,阿玛难道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叫救急不救穷蒙古现在就是咱们的穷亲戚,天天给他们打秋风可不成。”
保成觉得还是嫁公主成本最低,而且公主去了是下嫁,谁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