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告一状(3 / 4)

儿子,将还剩的两本折子发回部里重议,便问梁九功“辰儿回来了没有”

梁九功收拾着东西,道“半个时辰前已经回来,去昭仁殿歇着去了。奴才叫人把辰王叫来”

“让他歇着,”康熙推开面前的折子,“朕去看看他,剩下的人明天再来面奏。”

梁九功答应,出去传话去了。

康熙到昭仁殿,见里外都静悄悄的,问迎出来的奴才“辰王睡了”

“王爷回来就睡了,”复康跟在后面,“太子爷也在。”

保成没睡,他蹲在炕桌边看书,苏辰就横着睡在另一边,康熙过去看了看,儿子的脸颊特别红,他伸手试试不放心,叫去传太医来。

连山忙着去了。

保成道“我哥今天跑了很多地方。”

康熙坐在保成这边,看他看的书,是一本医书,都是些验方。

“你怎么不在你自己那边待着”

保成说“一个人玩没意思。阿玛,我哥要造一个更大的厂子,我也想出钱。”

他现在要用到大钱,都得争得他阿玛的同意。

康熙笑着点头“好,明儿个让梁九功先拿十万两给你哥。”

相当于一下子把保成这些年攒的钱都拿出来了,不过他一点儿都没有迟疑“好。”

顾沿己到了,康熙让他给苏辰诊了个平安脉,听说是跑一天被冷风激着了,这一到温暖的室内才显得连特别红。

康熙放心了,随后按照顾沿己说的,叫人打来一盆温水给打湿毛巾,给儿子脸上擦了三四遍。

然后睡的正香的苏辰就被他爹擦醒了。

康熙笑道“醒了正好该用完膳了。”

苏辰揉揉眼睛,躺一会儿睡意消散后,才比较精神的坐起来“阿玛,我有件事要跟你说。”

离开黄家苏辰就打听了,人家要建庄子的贵家也没有瞒着,他是很轻易就打听出来建庄子的是康亲王杰书家的一个管家。

可把苏辰气坏了,此刻在灯下跟他爹把状告的那叫一个义愤填膺,“阿玛,这还只是一个管家呢,就有权力叫普通的百姓再次失去家园,其他的大蚂蝗还不一定祸害了多少百姓的安稳生活。”

康熙怎么能不知道

可是这样的事情牵连到整个八旗的利益,他虽是皇帝,也不能完全遏制。

尤其是鳌拜擅权的时候,为了让旗人得利,对圈地可是一再从律法上加以肯定,康熙八年鳌拜被处置,他曾下过一道谕旨到户部,令永停旗人圈换土地,当年被圈被占的,悉令返还原主。

从八年起,圈地活动已经得到很大的限制。

但这种往外扩庄子的行为,却是想杜绝也杜绝不了。

现在一个奴才的庄子,不让他扩也就是。康熙并不准备对康亲王做任何训斥,当初平鳌拜逆党,出力最多的即是杰书和明珠。

他们是功臣,不犯天大的错误便都要给他们留几分脸面。

康熙对苏辰道“阿玛跟你太奶奶说,提点一下康亲王妃就是。”

那就这样呗,苏辰不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他看见的问题能解决,就可以。

说点高兴的事“阿玛,你知道我之前做出来的粉饼卖了多少钱”

康熙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多少”

“三万,七千七百两。”苏辰伸出来好几根手指,又放下来,“只不过我买了一块地,花进去四万六千两。”

康熙被惊讶到了“你送给你太奶奶的那个粉饼多少卖那么多”

“几百盒,”苏资本家辰笑得眉眼弯弯,“我现在有搅拌桶,便可以做出来拌料桶,打碎桶,七八熟练工一天差不多能做出来五十盒。”

一旁的保成算了算,感觉自己的手指头快不够用了。

“赚这么多钱,我们怎么花啊”

小时候的保成用钱的地方少,真的想不到这么多钱怎么花。

康熙都想薅儿子一把了,河道上需要钱,这些天真是没少扯皮,每天的听政时刻都跟吵架似的。

跟儿子出去卖一趟红薯叫康熙知道,朝臣们议事的很多时候和市井上争一点小利的百姓也差不多。

看儿子一个小小的生意都能赚这么多,说明不是天下没钱,而是钱都被一小部分人搂在怀里呢。

工部不是说水泥窑利润也颇丰,他可以掏私库在山西、陕西那边多建几个,收上来的钱便专用在修堤上。

如此也可以加强工部和河道上的联合,康熙年间就不信不能把黄河治理好。

干劲十足的父子三人直接盘腿上炕,在这儿吃了晚饭,饭桌撤下去之后,梁九功送过来两盏明灯。

明亮的灯光下,父子三个埋头各写各的,梁九功就在外间候着,院子里偶尔有雪压塌树枝的动静,冬天的夜被这点声音点缀的更加安宁。

直到钟粹宫的李公公顶着一身雪站在廊下求见,梁九功不敢怠慢,迈着密集的小碎步走进内室,安静宁谧的氛围让他不想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