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包勉带着叔父一早准备好的吃食笔墨纸张进入国子监,跟着国子监里引导的专业人士,走入大大的教室。
里面监考的夫子胡子有些长,衣服干干净净,手里还捧着个茶碗,喝茶时却无任何声音。
考试时间到。
考官放下手里的茶碗,把考题发下来。
小包勉领到考题开始认真做题。
前一部分的考题,更多是默写四书五经中的某句,小包勉答的很顺利。
后续的考题就得思考一下,是要解析意思,还有出自哪里。
到了最后一道题直接是时政上的问题。
这对他们这个年纪的学子来说,有些超出范畴。六岁多的小娃娃,哪里懂的朝政。
但是对于包勉来说,还不是那么难以做答,要知道他有一个爱卖臭豆腐的前丞相好朋友,那个好朋友对时政非常了解。
即使现在不在朝堂,但是朝堂上依旧有着他的传说。
所以他解答题也快。
检查一遍,确定没写出错字,他走出了考场。
外头吴氏在树荫下等着。
在吴氏旁边坐着的苗贵妃跟王夫人。
原本,王夫人打算去对面的茶楼等着,一边喝茶一边等待,舒坦的很,其他官夫人都是这样的。
但是苗贵妃都树荫下拿着小马扎跟吴氏有说有笑的。
她讲究的那些雅致,似乎也不是那么有用,于是跟着下来。
渴了就在旁侧买点饮子喝。
热过头拿着扇子摇晃一下,这么等着
就看见苏子瞻从里面出来,小苏学问是他们几个人里最好的。
几个夫人对着苏子瞻招招手,苏子瞻直接走了过来。
他说了一下考题,王夫人听见呼出一口气,王祁已经可以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了。
问题不大。
吴氏也就是认识几个字,什么四书五经她不懂,她见王夫人放松下来,跟着也放松下来。
至于苗贵妃,丝毫不着急。
四书五经,两个多月的时间,赵昕自是掌握不了,但是他既然考试了,那必然得用考试结果进去。
官家如何操作她不知。
不过,她应该把淑妃的小公主换回去了。
刚来这里的时候小公主还不会走路,现在都已经能下床了。
虽说三步栽倒一下,两步晃悠晃悠,但是这种成长才是可爱的。
淑妃在宫里,指不定多想念小公主呢。
至于她,原本她应承官家赵昕进了国子监,她就回宫,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她怀孕了。
宫里那地方,她这次又不想回了
官家定然不应允的。
不过问题不大,她已经寻到如何劝说官家了。
有个耳根子软的官家,说幸运也幸运,说不幸也不幸。
喜忧参半吧
总归她能搞定。
很快王祁从里面出来,包勉走出来,直到考试结束,张敬跟赵昕才出来。
至此人全了。
小朋友凑到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就各回各家。
返回家里。
吴氏小心翼翼问包勉“儿子,你觉得这次考的如何”
“还行。”包勉点点头。
他记忆还算不差,几乎都是会的。
问题不大。
他跟王祁一起学了一段时间,知道王祁的进度,王祁也没问题。
有问题的只有张敬跟赵昕。
赵昕开始启蒙比他还晚,能把字给写的好看,已经是极为不容易的,而且他那样的身份需要学的东西多的很,不光是四书五经,所以,如果单纯看试卷上的题目。
他觉得赵昕可能会落榜。
不过,谁落榜赵昕都不会落榜的。
吴氏见小包勉这般自信,跟着放松下来。她给小包勉准备了一桌美食,让小孩满足一顿。
而后,小包勉回到房间睡了起来。
吴氏这是继续询问商队是如何成立的。
需要多少好手。
有些难度。
不仅需要功夫好的人,还需要钱。
从汴京去往海边弄鱿鱼,要走不少的路,走官道还好,安全。
若是走小路,怕是会有拦路抢劫的。
那样的话,没几个好手护着不行。
而且还得精通各地语言,能跟当地百姓交流,这样才能保证不迷路。
难。
非常的难。
比再开一个吴记都难。
人手好找,这汴京周围不少想要挣钱的,但是人才不好找啊
那种跟谁都能交际,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的,都被其他商队给承包了。
至于能说好几个地方方言的,那也是稀缺人才。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说大宋官话。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