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土豆种植(2 / 3)

自在些。

在外头跑了两圈,满头大汗的回到院子里。

他回家瞧见的是老汉坐在台阶上削竹签。

“我昨日看见有人削这个,想来你们需要,就自己动手。”老汉搓搓手,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他若一直空闲着就浑身不舒服,于是主动解释,只是越说声音越小。

小包勉眨眨眼,好似明白了什么“老伯您这是帮了我们忙啦,我们需要好多好多的竹签呢,您可没给添乱,我娘去集市买食材去了,等她回来,您还得帮着搅拌蛋白。”

小包勉将老汉今日需要做的事情简单介绍一番,老汉听罢,心里渐渐安稳下来,继续削竹签。

小包勉则是从灶房摸出一蒲团,递给老汉,示意老汉垫在屁股下,春日里天气还没有那么暖,若是一直在台阶上坐着,肚子会受凉。

年纪大的人,经不住病痛折磨。

老汉抬眼看向小包勉,带着皱纹的脸上露出笑来,在衣服里摸了好久,摸出一个糖块,递给包勉。

包勉眼睛亮了一下,立马摇头“娘不让我吃别人给的糖,我是好孩子,不能要哦,我得去早读了。”

他蹦跶回书房里,跟着柳永早读。

吴氏从集市回来不久,葛氏带着二蛋也来报道。

几个人在灶房忙活起来。

小包勉时不时往外看一眼,再次看见削竹签的老汉拿出硬邦邦的菜团子咬一口,梗着脖子咽下去。

“他为什么不用发面蒸熟,那样好吞咽的。”小包勉问柳永。

柳永手里的书放下。

往外看去,只能感叹何不食肉糜啊

发面蒸熟那得用面粉,不管是用杂面还是白面,都得大量的面。但是穷苦农户哪儿来的那么多面粉呢。

野菜剁碎跟少量的杂面混合一起蒸熟了吃,既省柴又省粮。

“因为穷,来我给你将一下大宋的普通人家生活情况。”

柳永合上书,将自己这些年的见闻都给说了一遍。

“这么说的话,那就是官员太多了呗,生产的人比例相对少了,税收又重导致的。”小包勉说道。

柳永点头,可以说是这样的吧

但是这个情况暂时没有办法解决。

“为什么不裁一部分官员呢”小包勉问道。

柳永回答不了。

这可不是好回答的。

科举考试已经成熟,大宋依靠科举选拔人才,好些人经过科举进入朝堂,辛辛苦苦十余年,可不就是为了当官吃皇粮,这部分人能裁掉吗

不能

那其他的官员呢,世袭的

祖先跟着打天下,现在时局变了就把世袭的爵位给砍了这部分人定然是不同意的,若是被砍,定然会出乱子。

除了世袭还有姻亲、以及权贵们,他们为了维持自家的富贵,将自家每个人都安排一个位置。

大宋有这么多位置吗起初是没有的。

但是到如今,官职已经越来越多了。

所以,百姓生活越发困难。

为官的人大多数是为了享受,如包拯这样清正廉洁的没几个,享受从何而来,自是从百姓手里扣。

所以,现在的大宋看着繁华,经济商业非常发达,然而这内里已经烂了,得变革

谁人有这样的胆量。变革往往是伴随鲜血跟人命的。

“有点难”小包勉跟着叹息。

“我去问问我小叔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小包勉说着,从书房里跑出去寻到包拯。

寻到人,将自己疑惑讲述一番。

包拯听见小孩这一番话,跟着沉重起来。

这事儿不好搞。

官家知道吗

知道的

只是无法果断下手。

若变革成功那自是一派和谐,若是变革失败,这种情况会越演越烈,百姓更加艰难。

“你且好好读书就是,这些事情自有朝堂上人解决。”朝堂瞬息万变,一个六岁的孩子大抵是理解不了的。

“为什么要养那么多无用的人呢。”小包勉叹息。

“那按照你说,应该从哪儿裁人。”包拯问道。

小包勉思考许久。

他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老伯过的好艰难。”小包勉抿嘴。

他想到自己选择的土豆,若是现在开始种植,用上几年,这种高产又好吃的东西就会全国都有了。

届时,底层百姓不会食不果腹。

然而,即使这般,朝堂依旧会堆着蛀虫。

他不喜那么多蛀虫堂而皇之的享受。

他此刻也没有解决那些蛀虫的办法。

等等

小包勉视线落在包拯身上。

他小叔是包青天,铁面无私。

蛀虫落在他手里,定然没有生还可能,若早些当大官,就能多解决一些蛀虫,而且小叔比他聪明,定然能想到解决蛀虫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