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到底是什么态度。
卢俊德的这些话,其实也是暗示陛下,您到底要不要干,给大家一个准信。
皇帝在现在这种大事上,应该说是所有的组织首脑在关系到组织命运的大事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组织首脑的态度不够明确,不够坚决,如果朝三暮四的话,下面的人也会三心二意。
就算是有些属下有决心、有毅力、有能力要把事情做好。
也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担心组织首脑的态度和决定反复,进而在关键事务上犹豫不决拖后腿。
组织首脑哪怕是完全没有能力,只要态度上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拖后腿的人也就能够大幅度的减少了。
再加上,朱靖垣本身就是以和谈出名,他对战争到底有没有兴趣啊
所以不只是武官和将领们看着朱靖垣的态度,文官和工程方面的人也在等朱靖垣的态度。
朱靖垣稍微沉默了一瞬间,就直接给出了回应,也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教化全世界的所有百姓,是我大明天朝的义务所在。
“朕当然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全世界的百姓都能自发的接受大明的教化。
“但若是事与愿违,泰西诸国的君主和朝廷倒行逆施,那我大明必将兴兵吊民伐罪。
“既然如今泰西局势紧张,普、露两国随时可能挑起战争,那大明当然也要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军机处立刻拿出预备役征召方案,兵部尽快完成相关预算的提报,都督府做好训练准备。
“用最快的速度,为与泰西诸国陆上和海上交接地区军事基地增兵一倍。”
朱靖垣直接表明了态度。
朱靖垣本来就有统一天下的想法。
只是以前世界局势和平的时候不能有所表示。
现在局势紧张起来了,这种话在内部说出来也不会马上泄露出去。
但是能够给相关高层一个定心丸。
这几句话说出来,现场的所有人果然都松了口气。
不管皇帝要怎么做,只要能够果断的表明态度,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现在皇帝以前也没有出尔反尔的记录。
十年前说过的不会武力吞并和统治泰西大陆的话,现在看来都是在公开的场合不得不表示的态度。
而且,陛下也给出了理由啊。
大明是希望和平的,但是你们这些国王和朝廷要作死,要迫害泰西大陆的百姓,那大明就不得不出手相助了。
这就是吊民伐罪、解民倒悬、替天行道了。
这是正义的事业。
这说明,皇帝确实是有准备的,连借口都已经想好了。
礼部照着这个方向做宣传就行了。
与此同时,朱靖垣要军机处立刻拿出方案,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要求。
军机处的任务就是研究战略,不断地讨论和制定各种能够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方案。
所以类似的方案在军机处的仓库里面都有一大堆。
选出一个曾经制定的公认的稳妥方案,根据当前局势略作调整就行了。
向边界地区增兵一倍的方案也是现成的,甚至都专门给朱靖垣看过,所以朱靖垣才会直接提出来。
朱靖垣这个命令,是给军机处、都督府、兵部三方的。
但是他说完之后,现场所有人都一起站起来,一起躬身表示了领命态度。
朱靖垣也没有觉得意外。
自己这条命令,就是定下来大明未来的军事规划的方向。
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
朱靖垣再次摆手,让所有人都坐下继续讨论。
这次是主管军事的九卿司马王引之没有坐下,直接向皇帝请示说明了自己的建议
“陛下,目前泰西的情况复杂而紧急,现在马上又要开始征召预备役并向前线征兵。
“臣以为,大明原有的军事装备换代工作,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配合。
“一来是预算层面的困难,征召预备役和向前线征兵必然要占用财政预算,其他方面只能有所缩减。
“二来是保留足够的随时可战的部队,装备换代肯定是需要适应的,换装部队需要时间来恢复战斗力。
“所以,臣建议,现役就装备的换代工作分为更多的批次,但是缩小单批次的规模和数量。
“比如陆军的直升机和反装甲导弹,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和轰炸机,海军舰艇安装导弹武器的规划。
“以求在更新装备的过程中,务必不能影响绝大部分现役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朱靖垣听完之后稍微考虑了一下
“准奏,军机处配合司马尽快拿出一个调整方案来。
“预算方面应该不用太过担心,这两年的财政状态是比较良好的。
“陆军征召预备役恢复训练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新装备,将预备役训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