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就特别的无语,来了一趟皇宫,自己的主线任务没完成,支线任务倒是起来了。
老皇帝突然要去财团,多半是参考自己的建议,安排财团的改革方向去了。
朱靖垣能怎么办,只能跟着父亲和邹尚书,向曹军机等人道别,出宫乘马车返回工部。
不管老皇帝打什么主意,自己得先把飞机搞出来再说,反正自己也需要飞机的专利。
所以到了工部之后,朱靖垣就向汪莱主事问了路,直接去了负责飞机设计的李锐的办公室。
一间教室那么大的房间里面,两侧墙边摆了八张两两相对的办公桌,格局看上去就像是普通的中学老师办公室。
李锐正在趴在一张大桌子上画图纸,旁边围了好几个穿着工部衣服的官员。
官员们注意到朱靖垣进来,虽然不知道朱靖垣的身份,但是都认得皇孙的袍服,纷纷躬身问好。
“不用多礼”
朱靖垣连忙拱手回礼,同时嘴里解释着来意,快步走到李锐身边
“我是来找李主事的,我是新机翼和控制器的创意者。李主事,现在进度怎么样,今天能去测试吗”
李锐听到朱靖垣声音,才稍微回头看了一眼,起身问好之后解释说
“禀告殿下,我这边设计图马上完成了,不过测试机改装也是需要时间的,主要是机翼要整体重做”
朱靖垣马上摆手说
“不用重做,把机翼下面用蒙皮糊上就行了。”
李锐和周围的官员都是一愣
“糊上”
朱靖垣直接点头说
“是的,获得升力的关键,是机翼上面相对圆润的凸起,下面相对平整光滑,有这种外形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形态的凸起的升力最大,那都是以后追求极限的细节问题了。
“你们原来测试的飞机机翼,应该都像是空心桶边沿切下来的切片吧
“现在把下面的敞开的切面糊上,改成实心柱形状切下来的切片就可以测试了。
“先尽快完成测试,先确定它真的能够飞起来,然后再慢慢确定最优机翼形态也不迟。
“有了确定可行的目标,那样大家也更加的有动力吧。”
李锐想了想,的确是这么回事
“好,也好,那就先这么试试”
李锐坐下去继续画图纸,把剩下的最后一点画完。
朱靖垣有点着急,就问父亲借车,准备载着自己和李锐,带着图纸去工部的测试场地。
朱简炎犹豫再三,最后也跟着一起去了。
工部的试验场地有很多个,按照危险性、保密程度、所需场地类型和规模,分散在京师城内外周围以及外地。
飞行机器的危险性一般,保密程度也不算很高,但是所需的场地比较大,选在了城西的大型室外试验场里。
朱简炎的司机开车,载着朱简炎、朱靖垣、李锐三人直达试验场。
李锐汇合了试验场的负责人,带着朱靖垣父子去了存放飞行机器测试设备的仓库,查看原有的那些测试飞机。
最早期的测试飞机,跟后世的成熟的飞机,外形差异是非常大的。
从一战时代到现代,绝大部分飞机的基本结构,都是有典型的纵向机身,加上横向的翅膀。
再加上水平尾翼、垂直尾翼,以及各种形态的发动机,总体设计都是趋向统一的。
但是早期的测试飞机,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形态,且不说还有扑翼、旋翼、固定翼三个大的方向。
所以这个仓库里面,有疑似可以挥动翅膀的大鸟,有头顶着巨型竹蜻蜓的吊篮,还有中间架着多层翼板的圆框。
不过数量最多的,还是那些有金属框架支撑的,一层、两层甚至三层、四层平直机翼叠加的设计。
其实这种变化已经说明,他们的设计已经逐步走向正确的方向了。
参与设计和实验的人员,应该已经发现了一定的规律,纯粹的展开的横直固定翼,是能够升力的最简单设计。
但是他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还在正确的机翼形态上努力的摸索。
那些机翼大多只有机翼,没有正儿八经的机身。
少部分有机身的,也大多是装了类似鸟类的头部和扇形尾巴,但是头部和尾巴都无法活动,看上去更像个巨大的风筝。
大多只有两个叠起来的机翼,中间绑上了一个发动机,前头绑了两个螺旋桨,只是尺寸和机翼结构不完全一致。
负责这边仓库的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工匠,跟在李锐身边看着仓库里面的东西,其中一个兴致勃勃的说
“李主事,今天做什么,扑翼还是旋翼”
这边的工匠也都知道,李锐其实不太认可固定翼飞机,相对而言更加支持旋翼机和扑翼机。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种观点,扑翼机是对照鸟类飞行,旋翼机可以参考竹蜻蜓,都是确定可以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