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蝗灾(1 / 3)

叩问仙道 雨打青石 6608 字 2024-03-16

鱼被拽上船,竟是一条足有七八斤重的大青鱼。

鱼叉深深刺进鱼腹。

这根鱼叉是将竹子的一端劈成三半,用木棍分隔,绑上麻绳,削出三根尖刺。

其中一根竟将鱼腹贯穿,血水止不住往外流。

小男孩嘴巴张的更大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亲自将青鱼拉上来的老汉也惊了,这根鱼叉是他随便制了哄孩子,竟然有这么大威力

这丫头

船上人的都看小五,眼神异样。

秦桑饮尽杯中酒,笑着道“小五天生力气大,这条青鱼就当抵船资了”

正说着,前面的大河又出现弯曲,继续转向南行。

刚转过弯,前面就有码头。

看到码头上的情形,老汉轻咦一声,顾不得小五,叮嘱孙儿收拾青鱼,快步走上船头,搭眼眺望。

一路行来,他们经过了数个码头,在大河两岸错落分布着,两艘船各行其是。

前面又是码头左右相对的格局,但两岸的景象大不相同。

东岸零零星星站着几个船客,西岸的码头上竟挤满了人。

人头攒动,都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袱。

但这些人中多为壮年男女,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见垂髫耄耋,又不像是在逃难。

先行的那艘船靠在码头上,船尾都站满了人,吃水很深了。

眼看人满为患,码头上的船客还想往船上挤,有人险些落水,引得大汉怒喝连连。

看到后方船到,大汉眼神一亮,高喊“陈叔,我的船满了,你把他们带上吧。”

说罢,大汉不由分说,解了缰绳,桨在岸上用力一撑,船速比之前明显慢了许多。

老汉连忙调转船头,先去东岸接了自己的船客,摆向西岸。

船刚靠过去,就有人迫不及待想要跳上来。

岸上人更是挤成一团,生怕来不及登船,拼命挤上码头。

木码头嘎吱嘎吱响,令人担心会不会被踩塌了。

“别急别急装得下装得下”

老汉急忙招呼,稳住船身,堵在船头,让人一个个上船。

第一个上来的是个庄家汉子,被老汉一把拽住。

“老岳,你们这西五村怎么都出来了,发生啥事儿了”

庄稼汉子长吁短叹,“闹灾了”

“什么”

老汉一惊,船舱一阵骚动,之前的船客从船舱里探出脑袋,惊声追问。

“闹灾了”

“什么灾哪来的灾”

这些都是靠在地里刨食的村民,对灾这个字最敏感。

灾年时候,民不聊生,经历过灾年的人,甚至不敢去回忆。

好在北廓县的风水还算不错,十年八年遇不到一次大灾,挺挺也能过得去。

今年谈不上风调雨顺,但也远未到灾年的地步。

而且其他村子毫无察觉,独独这边的五个村子受灾。

“蝗灾”

“要闹蝗灾了”

码头上的人七嘴八舌。

“什么蝗灾”

“西边来蝗群了”

众人大惊失色,有几个人冲出船舱,满脸慌张,“真有蝗群”

北廓县临山傍水,至少百年没有过蝗灾了。

但百姓们都听过蝗灾有多恐怖,甚至超过了水灾和旱灾,现在正值青黄不接,地里庄稼还不到收成的时候。

蝗群一过,颗粒无收,今年可怎么过

“还没看到蝗群,”老岳摇了摇头,“俺们老村长养了头鹞鹰,你也知道。那头鹞鹰灵性着呢,能隔着好多座山传信。前两天,西边有飞信,说有猎户进深山打猎,发现好几座大山快被吃空了,黑压压往东飞,可能要往咱们北廓县过来了。”

“蝗群过境,山都秃了,哪还有人的活路趁早去城里找个活儿干,挣点吃的过冬”

等蝗灾起了,不知多少灾民涌进城,难怪他们这么着急。

闻听此言,船客们也都慌了,当即有人叫着要下船,赶回去报信。

那庄稼汉子羡慕地对老汉道“老陈伱吃的是河里的饭,倒是不用怕,乡亲们都往城里跑,几天就能顶一年的。”

“地里庄家都被吃光了,去哪儿买粮食”

老汉倒是看得清楚,摇头叹息,把小男孩叫过来,嘴里念叨,“伢儿,进了城,你快去铺子,多买几袋米。爷爷今天得多跑两趟”

码头上的人陆续登船,船舱满了,船头船尾也都站了人。

再往前面,只怕装不下几个人了,其余的只能撇下。

人群中,那匹青马尤其惹眼,鹤立鸡群。

“船家”

秦桑不知何时带着小五走到了船尾,招呼一声,“把船尾靠岸吧,贫道酒足饭饱,马儿也歇够了,给乡亲们腾出位子。”

“哎呦你看这事儿闹得”

老汉喝了药酒,已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