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 44 章 考大学(1 / 6)

十月二十一号, 恢复高考的消息见报,张建林激动地给张惠打电话,说厂里都沸腾了, 好多人都闹着要报名参加高考, 今天厂里的好多工作都停摆了。

云顶县钢铁厂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情况, 但凡觉得自己有机会的,都在想方设法地找书准备复习。

周家。

袁晓婷从学校接女儿回到家, 见周震在复习, 她心里升起一股希望,要是她和周震都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小县城,她就可以挺直了腰板做人, 再没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

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她和周震商量“我想把小宝送到我爸妈那儿住两个月, 等我们高考完再把孩子接回来。”

“我跟你一起去吧。”周震也这么考虑的。

不管怎么说, 就算考不上大学, 考上大专、中专,对他们家来说都是好事。

比起在钢厂上班, 周震更想进县政府、市政府这样的好单位,否则, 他觉得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出不了头。

夫妻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吃了晚饭,两人把孩子送到袁家。

袁光祖说“机会得来不易,也不知道后面是什么情形,你们俩有心往上奔一奔, 也是好事儿,我和你们妈都支持。”

“你们好好复习吧,我听他们说,针对高考这事儿,厂里会出政策,说是会支持钢厂子弟考大学,可以允许请假。”

高考的消息传出来后,袁光祖也一直关注着。

“谢谢爸。”

袁光祖摆了摆手,走吧。

关上门,于雪牵着外孙女“老袁,你说咱们家建军能不能被放回来”

这些年过的不如意,于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于雪了,老了很多“这政策都变了,建军那边”

“别想了,新政策再怎么样,也不会把建军放回来,你别忘了,当年那几个,可是枪毙了的,建军还能活着,已经是运气好了。”

“可是”于雪忍不住泪流“他在农场都七年了,再十多年出来,他都要四十多岁了,那时候他出来能干个什么”

袁光祖无话可说,只有长长的一声叹息。

恢复考的消息让云顶县热闹起来,山里面的朱家村却还没得到消息,等到第二天早上,山下的朱家人上山送信,半下午朱家村的人才看到昨天的报纸。

朱叶哈哈一笑“春天的时候张惠过来就跟我们说了,还给我们带了好几套书过来。”

朱叶的爸爸轻哼一声“早知道有什么用”

恢复高考的消息他们早就知道了,书也早就拿到了,但是村里人除了徐永,其他人真没放在心上。

朱叶摆烂“爸,你气什么气,我和我哥又不会读书,勉强小学毕业,难道你还盼着我们去考大学”

朱叶妈说“我看朱叶说的对,老头子你也别太上火,盼望着朱叶考大学,还不如指望徐永。”

徐永笑道“爸妈你们放心,我肯定好好学。”

朱叶拍拍他肩膀“你考上大学我带着两个孩子跟你一起去读大学,免得你被其他女人拐跑了,我哭都没地方哭去。”

朱叶年生了个儿子名叫徐国庆,去奶奶生了个女儿叫徐夏至。

徐永无奈道“咱们都结婚这么多年了,你还信不过我”

“不是信不过你,我是信不过外面的那些女人,你这么好,万一别的不要脸的女人要和我抢呢”朱叶振振有词。”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徐永抱着女儿笑道“放心,就算考上了我也不报外省的学校,就在省城读。”

朱二爷大摇大摆地过来“去省城读书好呀,我在省城有房子,到时候你们去住,不收你们的房钱。”

“二爷,省城的房子还给您了”

朱二爷哈哈大笑“还了,上个月街道办的老兄弟写信给我,叫我去省城一趟,交接房子。”

“您咋还没去”

“上个月不是收秋茶忙嘛,现在腾出手来了,过几天我就去。”

朱二爷坐了一会儿,准备回家做饭去了,走之前想起张惠说的话,又道“咱们朱家的根在朱家村,不过以后政策变好了,家里的小辈儿还是进城的,咱们省城淮山市虽然比不上北京和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也算是不错了,你们手里有钱的人,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进城买套院子放着。”

“二爷,张惠也跟我说过,我和徐永商量过了,有合适的话,我们也想买。”

他们朱家村的人在茶厂上班,每个月按时领工资,平时在山里也没有什么花费,这么些年下来,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不少钱。

“朱叶你年轻,脑子灵活,回头你问问村里人,要是有意的,过几天咱们一起下山进城。”

朱二爷得意道“我认识的老伙计们都还活着,能帮忙介绍介绍,也给你们省点事儿。”

“哎,二爷我记下了。”

朱二爷摆了摆手,慢慢悠悠地回家去。

留在朱家村的年轻一辈不算多,觉得自己学习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