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洞口,在一个洞口点火熏,拿麻袋扣在一个洞口上。
现在苜蓿地里的兔子洞比去年多好多个,兔子族群扩展很快。
洞里的兔子被熏出来,跑进麻袋,唐启阳捡查收获的兔子,一只肚子大的母兔和半大的三只放走,剩下的三只大兔子绑住腿放在一边,去熏其他兔子洞。
唐启阳收获十二只大兔子时停手,每个麻袋放六只,提活的回家。
次日大清早,唐启阳提十一只进城卖,这些大兔子生长在苜蓿地,没有天敌,吃的好,长得很肥,很受欢迎。
兔肉不如猪肉肥,还带皮毛和内脏,黑市价是七角一斤,一只兔子在四到五元之间,没多久十一只兔子就卖完。
今年端午节徐兰没有打算在大清早包粽子,前一天晚上泡上红豆。
端午,徐兰夫妻俩天蒙亮是起床,夏天五点多就天亮,所以天亮后起床并不晚。
唐启阳做早饭,徐兰舀出糯米搓洗后泡上,然后拿一条腊肉来切两段泡在陶盆里。
午饭后徐兰拿点绿豆煮几分钟后捞出搓去皮,唐启阳把泡软的腊肉切姆指大小。
晓风四个下午放假,和爸妈一起学包粽子,三个大孩子手巧,很快就学会,两个小的不行,包漏了又拆重新包,折腾几次包的粽子形状奇怪。
晓风和她们开玩笑说:“你们包的自己吃。”
晓雯不想吃自己包的丑粽子,马上说:“那我不包了。”
晓岱觉得粽子里放的东西一样,味道也一样,和大姐说:“大姐,我自己吃。”
晓雯皱眉:“四姐,我们包的粽子好丑。”
晓岱不在意:“丑就丑,味道都一样。”
“好看的看顺眼。”
“吃到嘴里都一样。”
“”
小姐妹俩又绊嘴,徐兰没理,和唐启阳快速包粽子。
一年就包一次粽子,徐兰泡糯米时泡得比较多,所以包得慢,过三点半才包完煮上,快五点才煮好。
粽子出锅一家七口就开吃,粽子下料足,和着粽叶的清香,很好吃。
徐兰见孩子们吃粽子都吃到饱,他们吃半饱,她问唐启阳:“晚上还做饭吗”
唐启阳说:“做两三个菜,下点面条我们吃。”
还是面食合他们的胃口,徐兰回:“行。”
唐启阳吃完手里的粽子,扔掉粽叶说:“我拿几个粽子送去给二老。”
昨天已经给他们送去节礼,包了粽子也要送去给他们尝一尝。
徐兰应:“行。”
唐启阳提粽子走后,徐兰拿三个咸粽交给晓岱:“你拿去给秋叶他们。”他们三兄妹肯定不包粽子。
晓岱的性格大大咧咧,她去送比较合适。
“好。”晓岱提粽子跑出去,没一会就跑回来。
粽子不好消化,晚上的饭菜简单,孩子们吃点菜,又各吃一个粽子。
现在哪里都没有举办划龙舟比赛,大家比较平淡地过端午节。
土豆成熟的时间短,又种得比较早,过端午队里就开挖土豆。
挖出来的土豆,新老品种有明显的差别。
新品种虽然不如种在自留地里的个头大,产量高,但也不错,个头比老品种的大,一窝数量也比较多。
唐启阳查看后叫人回去拿大杆秤到地打称,称两个品种差不多大的两块地。
两边称出来后算总和,新品种土豆产量比老品种高出三成。
唐启明看数据后和周围的人说:“新品种的土豆产量不错,种红薯时留出十亩地,八月底种这新品种的土豆,大家觉得怎么样”
有人说:“小队长,收黄豆后再种土豆。”
不等唐启明说话就有人说:“收黄豆后再种土豆有点晚,而且那些地去年才开出来,太贫,又没有肥料放,你看育的红薯藤,淋过猪粪水也长一般。”
“也对。”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一会,定下种红薯时留出十亩八月底种土豆。
收获庄稼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尽管把土豆从山坳挑出来经过梯田,然后下坡过谷底再上坡到大路进队里。
上下梯田的路不好走,有时还下着阵雨,路就更难走,挑着东西回到队里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大家依然很高兴。
土豆挖出来就分拣,全部收完留出种子就分给各家各户,补充口粮。
随即梅雨季到来,唐启明带着大家冒雨翻地,种下红薯。
下雨时翻地很费力,没有人喜欢,但没有办法,等雨停就马上收稻谷,进入双抢时节,那是一年最忙最辛苦的时候。
种完红薯,大家轻松一段时间,就开始收稻谷。
今年半山大队继续种秋玉米,所以和去年一样,三队来三十多个青壮年支援,分住各家,三餐在祠堂吃。
稻穗依旧沉甸甸的,但徐兰仔细看后能确定今年的早稻比去年的差一点,种子应该退化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