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玉贝,上和寨的孙家丫头那聘礼”小舅子嘴里不自觉嘀咕。
没等他说完,一旁的曾大牛老丈人一声高呼“大牛,玉贝不玉贝的是小事,你也知道,家里真没了当家的男人,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小翠是你婆娘,也是我丫头,我这老骨头也舍不得看她受苦啊”
一边说着,老丈人一边抹眼泪。
暗地里,他瞪一眼一旁自己没用的儿子。
这不是傻了吗
还跟曾大牛纠缠一千玉贝,真要找死
好在他姜是老的辣,眼泪一抹,大牛背后的女儿也跟着抹泪,女儿一哭,两个娃也哭起来。
曾大牛本来硬着的心肠,立时软了。
他哼一声,站起身来,大步走出木屋。
到门外转一圈,所有的邻居都有些畏惧的看他。
可惜,没寻到曹二娃,要不然,打断他的肋骨。
捏着拳头的曾大牛回到家时候,被他砸碎的小木桌已经重新拼了起来。
老丈人和他爹坐在桌边。
两个孩子随着婆娘在灶台边,锅灶上热气腾腾,已经飘香,让两个孩子直流口水。
是自己带回来的酱肉味道。
岛上鱼肉不缺,但其他肉食金贵,光这一块酱肉,就要好几十玉贝。
“还真是酱肉,老曾啊,上回我吃酱肉,还是十年前鱼头家抱孙子吃席,好不容易抢一片肉”
老丈人耸着鼻子,有些感慨的低语。
曾大牛的老爹也是一脸唏嘘,低声道“可不是,好些年没尝过了。”
老丈人嘿嘿笑一声“小翠,你可烧烂些,我跟你公公都不剩几颗牙了。”
说着,他压低声音“大牛这是真有出息了吧”
曾大牛他爹愣了愣,面上露出担忧之色。
此时,刚好曾大牛走回木屋。
“大牛啊,你现在”老丈人刚开口,就见曾大牛冷着脸,走到灶台边。
他伸手扯一下灶台边忙活的婆娘。
婆娘看他,赶紧将锅铲放下,在破围兜上擦一下手,跟着他走到一旁。
两个小家伙这时候眼睛都盯着锅里,没跟上来。
桌边的两位老人,躲在锅灶后面的小舅子,还有烧火的曾大牛老娘,都将脖子伸着,悄悄去看。
家里就这么大地方,也没有背人的地。
曾大牛婆娘有些脸红。
大牛半个月没回来,是不是想了
可这大白天的,家里又几多人。
要不,随他一起去小舢板上
正纠结呢,就看曾大牛解腰带。
不是吧
婆娘忙伸手来拦“大牛,这还有人呢”
可曾大牛已经将外衫脱下,露出贴身的衣服。
锅灶后面蹲着的小舅子有些羡慕。
水寨上过活的人,谁穿两件衣袍
何况还是这么光鲜的新衣衫。
这两件衣衫恐怕就要上百玉贝了吧
自家这姐夫,真发财了
这时候,曾大牛已经脱了小衣,露出一身腱子肉。
本就是健壮的他,这半个月好伙食养着,加上随邵天一折腾修行,更是强健。
婆娘越发脸红,双腿发软。
正不敢抬头,就听“刺啦”一声。
抬眼去看,曾大牛将小衣的衣角给撕了。
这么好的衣衫,怎么能撕
木屋里,一片吸气声。
“大牛,你这”婆娘不敢责怪他,就是心疼的伸手想要将衣衫拿过来。
可她刚伸手,就见曾大牛从破烂的衣角里,掏出一颗鸽蛋大的玉白珠子。
曾大牛看一眼众人,咧嘴道“灵珠。”
他不说,这满屋子里没人认识灵珠。
水寨上生活一辈子,也不可能见过灵珠。
便是灵石,也最多见过,少有摸过的。
“灵,灵,灵珠”婆娘吃惊的看着那珠子,结巴开口。
屋里,其他人都是瞪大眼睛,不敢出声。
当然,灶台边偷吃的两个小家伙不关注这边。
曾大牛将珠子塞到自家婆娘手里“你摸摸。”
摸,怎么能摸出有啥特点
不只是曾大牛婆娘,一大家子都来摸一遍,也摸不出好赖。
小舅子凑在一旁想伸手,却被曾大牛一眼瞪回去。
“真是灵珠吗”小舅子在一旁嘀咕。
“一颗灵珠值千块灵石,一块灵石值千枚玉贝,那一颗灵珠就是”老丈人本想显露一下本事,却卡住了,算不出来到底多少玉贝。
婆娘站在桌边,局促不安起来。
她不时扭头去看曾大牛。
大牛怎么就有了灵珠
“小翠你把灵珠收起来,明日就去安和镇,寻一个大宅子住。”
“咱一家往后不住水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