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的诊室放号,他们再去拿号。
卧槽,是附二医院戚水吟和龙傲掌握了一手消息啊让家人在医院门口等着。
肥水不流外人田。
卧槽,我也想把我爸妈带去看看病。
白附子和叶棠梨走在医院楼里,路人匆忙,不像在学校里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医院性质不同,每个人脸上或喜或悲或麻木,机械地朝前走着。
叶棠梨甚至连口罩也没戴,大家也没多关注她。
我发现在学校里叶棠梨她几乎被学生堵住了,在医院里没人关注。
医院生老病死,哪有时间关注其他人。
对啊,而且是早八呢,大家正忙着上班、取号、排队交钱。
原来在附二啊,我来了最近心口不舒服,去查一查。
附一比附二好吗
一样的,不同区域里。
白附子说上午先陪着她熟悉办公室的系统,等下午叶棠梨再自己看诊。
叶棠梨自然说好,一般新手医生上岗,要在医院实习两三年呢。
她什么医院的实习经验没有,直接坐诊,算是破天荒头一遭了,院长才安排大脑胶质瘤晚期的这个病例给她,只有这个病例才能服众。
不然其他医生学了十几年的医生,连a大的附属医院都不能进,难以让众人心服口服。
徐院长带她去中医诊室和办公室。
叶棠梨小时候看了许多医疗剧,医疗剧里的主角都要被针对的,比如办公室在又小又挤的杂物间。
一路心情忐忑,跟着徐院长上到六楼,六楼是新开辟的区域,人比较少,不像一楼大厅那么嘈杂。
徐院长将她领到诊室门外,“目前我们还没有中医诊室,这是单独拿出来的诊室,条件简陋一些,以后你缺什么了,和我们说。”
徐院长推门而入,里面有隔开的病床用来诊断或者针灸,诊室内则有张办公桌,一台电脑,挂衣架,几把椅子,针灸房的角落还专门洗手的地方。
窗明几净,她觉得相当不错了
还有一件事,叶棠梨最关心的是中药“我们有中药房么我给病人开中药去哪里抓药”
徐院长慈祥一笑,“原本我们医院就有少许中药,昨晚我老朋友黄海渃寄了一大批药材给我。常见药材都有,目前药房还在逐渐充实中。”
白附子问“病人是去药房拿中药吗还是哪里”
问到点上了,“药房就在六楼,和科技药不一样,科技药那边药师还不认识中药,难免会抓错。所以今天抓药后,还请叶医生过目。”
啊,真的不容易啊。
开了药方不说,还要看药有没有抓对,小棠梨也太不容易了。
希望以后中医有关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一定会的。
这倒是小事一桩,“没问题。”
白附子打电话把她老爸叫来,也就是叶棠梨的外公。老头子在家钻研古籍,也时常给人把把脉,中药基本都认识。
他又没事,正好叫他来帮忙。
白外公怕女儿,立马动身过来了。
一人看诊,全家帮忙。
白家杏林世家啊。
白附子负责协调,徐院长又派来了兰西子当叶棠梨的助手,帮她熟悉电脑上的病人卡。
徐院长走后,叶棠梨换上医院统一的白色外套。
啧,小棠梨开始了制服诱惑。
小棠梨鲨我
好耶,兰西子也来了。
九点多,人员差不多准备就绪。
叶棠梨见到兰西子,知道自己前几年为何有些钦慕兰西子了,原来是看过他穿白大褂,戴眼镜的样子。就真玉树临风啊。
网络上叶棠梨的诊室开放预约,戚水吟和龙傲在医院现场预约的,拿到首号,1234号。
戚家和龙家的爷爷奶奶上六楼,在外面等叫号。
白附子发现没有长椅给患者做,于是打电话叫设备部搬椅子过来。
幸好有妈妈在。
我的妈妈是院长褒义
白附子是上任院长,即使现在重心放在在学校学科建设上,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威望尤在。
设备部那边马上着手操办,没十几分钟,临时的座椅就搬了两排上来,设在空旷区等候。
原本只有四个人,每半个小时,位置全部坐满了,设备部又搬上来两排座位。
今天一天40个号全部取光。
有病人及其家属大老远请假,带着家里的病人从邻市做飞机赶来。在瘫子直播间抢不到后,没想到今早等着二院开放,幸运地拼上号了。
这位抢到号的家属,先拜托a市的朋友先去排队。
叶棠梨收拾妥当,叫第一个号,戚水吟搀扶他奶奶进来。
奶奶年轻时就有病理性耳聋,年纪大了更是什么也听不见,长时间戴助听器,脑袋会头晕。
戚奶奶见叶棠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