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期
真正的李治狠狠蚌住了, 他无语了好一阵,问随伺的宫人“皇后呢”
这个问题宫人当然是答不上,有几个脑袋敢在皇后宫里放耳目啊, 宫人灵机一动“奴婢这就去请皇后。”
李治挥了挥手,“去吧。”
话刚出口, 李治又后悔了“等等,别去了。”
被朱元璋版的媚娘百般勾引,感觉尴尬的还是他, 万一最后成了,媚娘还指不定怎么笑呢。
还是别去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在脑海中想了一下李治被涕流满面的自己吓得后退的场面,“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这朱元璋搞反了啊, 她和稚奴只哭一个的话, 那肯定是稚奴哭啊。
在稚奴面前哭除了能惹烦他, 其他大概没什么作用吧。
“每回天幕出现, 陛下都笑得这么开心, ”上官婉儿抿唇一笑, 仔细端倪武则天, 道“显得陛下更年轻了。”
武则天“后世可真有趣,恨不得一见。”能写出这么多有趣的书, 后世的女子才华卓著啊。
若是她从现在发展女科, 让女人和男人一样站在朝堂上,要多少年才会看到谁言女子不如男的局面
她还能看到吗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正忙着君臣相得,没时间心疼还没出世的李治。
倒是东宫丽正殿的长孙皇后眉眼含笑, 颇为同情地抚着还未显怀的肚子, “等你出世知道这些会是什么表情呢”
一边说一边笑,完全看不出有同情的意思。
洪武时期
朱元璋已经不想说话了,他怕一说话就忍不住吐血。深呼吸, 不生气不生气。
丫的,还是好生气。
男儿流血不流泪,他怎么可能是那种哭哭啼啼的人,后世人的尽抹黑他。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不发一言。脑子却飞速转动,天幕对他颇有微词,却对秦始皇这等暴君多加赞誉,还称之为千古一帝。
还有汉武帝,虽雄才大略,有功后世,但不能谦抑自损,抚辑民庶,以安区宇,好功生事,卒使国内空虚,民力困竭1。远不如汉高祖、汉光武,然而却是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当年在军中,他跟着李善长读书认字,自李善长给他讲汉高祖豁达大度,知人善用,不嗜杀人,五年平天下,成就帝业的故事后,他就对史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年来,史书可没少看,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他也有不少了解。秦始皇横征暴敛,与夏桀商纣隋炀一样,是千古暴君。
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
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2
哪个不比秦始皇强
他布衣出身,天幕也说过自古得国之正者唯他与汉高祖,评价不算低。
况且他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收复了自五代十国起就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后又定下种种国策,虽比不上唐太宗,但比之汉高祖还是不差的吧
且汉高祖军事上依赖韩信,没了韩信之后就出现了白登之耻,他军事上可没怕过谁,水军、骑兵、步兵样样行,比汉高祖还强一些吧
可是为何后世那些闲书中总是抹黑他
朱元璋眉头紧皱,突然间想到什么,猛然抬头,天幕上卖书的是个女子。
那些书里的主角大多数是女子,后世对武后的评价也颇高,还有一点就是天幕曾经提到过在后世男女平等。
是因为他下令让命妇裹脚,不许后宫干政,让宫妃殉葬
朱元璋想通后眉头皱得更紧了,手指不停敲打着手边的扶手。
心里烦躁得很,就因为这个就抹黑他从古至今都是男尊女卑,自古后宫干政就没有好事,他杜绝后患有何错
还没等朱元璋想明白,天幕继续念道
毫无疑问,朱元璋失败了。毕竟老朱是个直男,他哪能理解女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呢。他打从心里抗拒成为女人,自然不会带入女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加上老朱的出身,他也很难理解并且融入大唐贵族女子的想法,在他看来,女人就会一哭一闹三上吊那几样。
熟不知大唐的贵女恣意张扬,根本不是饱受打压过后的明朝女子能比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治根本不爱梨花带雨那套,人家喜欢的是御姐。
朱元璋失败后已经放弃了后宫路线,他打算走迂回路线,先混个一官半职的,然后再举兵谋反。
他并非全无希望,史书记载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浙江一带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陈硕真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县的覆船山六甲四十八党今白际山脉主峰搁船尖云心寺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