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自古以来(3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8668 字 2023-06-07

快的见效的手段就是掠夺,人口市场和资源都是工业需要的存在。

大明这样一个庞大体量的国家,想要满足它的所需,那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大明的工业化才稍微见到成效

想到这里,朱由检拿起了户部的奏疏,他打开一看,上面所记载的内容是正旦节后,九月十五前可以统计到的新生儿数量。

“五百一十六万”

望着内容所记载的数量,朱由检忍不住发笑。

旱情过后的婴儿潮比他预计的规模还要多得多,不出意外的话,天启二十三年,大明的新生人口能达到六百五十万左右。

相比较六百五十万的新生人口,不到一百五十万的死亡人口更是让朱由检发自内心的高兴。

以大明的疆域和工业实力,按照这个婴儿潮的数量,只需要十年时间就能让大明巩固自己在偏远地区的统治。

大概在通往中亚的铁路修成时,大明的人口能突破三亿。

这样情况下发动西征,不出意外的话

朱由检脸上挂满了笑意,而旁边的陆文昭也借机说道“今岁齐国至八月新生儿人口也达到了二十五万。”

“嗯”相比较大明的婴儿潮,朱由检对齐国的婴儿潮不甚上心。

这不是他心思还在大明身上,而是他清楚,齐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移民国家。

因此,大明人口越多,齐国的人口才会越多,二者是相辅的。

天灾的时候,大明把不稳定因素的人口迁移,齐国接收来为大明平定不稳定,同时增加本国人口。

尽管旱情已经过去,但大明的疆域如此广袤,会发生的天灾也会比以前更多,朱由检相信自家哥哥和大侄子会做出能维护大明宗藩体系的决定和处置。

大明宗藩体系,也可以说是朝贡体系,这种制度在不了解这个体系的人看来是一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代表了一种落后的观念。

可事实上的朝贡体系,恰恰是一种初始的“全球化”。

所谓的全球化,最关键的其实是国际体系、规则,也就是怎么保证不同的国家之间能够都按照一个规则办事,不要到了一个野蛮国家,直接被人抢劫了,被抓起来吃了砍了。

因此,这实际上涉及到规则、价值观、法律的问题。

在大明的价值观和法制体系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王法管的,只要认皇帝的地方,就都是有法制的,有秩序的。

想要保证外国也跟我们遵循同样的规则,那就需要外国来朝贡。

朝贡的意义在于一个国家是否认可皇帝的,是否愿意遵守王法,成为皇帝所认可有秩序的地方、安全的地方。

只有承认了这些,这个国家才可以和大明正常的经商往来。

这个体系看似是对外邦的歧视,但事实相反的是,朝贡体系恰恰是对外邦最友善的国际体系。

朝贡体系几乎没有对外邦的粗暴干涉,也从不像近代主导的国际体系一样,想要改变外国的意识形态、制度。

朝贡体系的本质,其实只是一种要求体系内的不同国家,都遵循共通的交往规则,而这个规则是通过大家都“被皇帝认可”来表现出来的而已。

朝贡体系与今天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最大的不同,恰恰是因为西方基督教的“普世”观念,

他们总想要以一种普世的东西改变你,而朝贡体系,只要求不同的国家不论你“内部”如何,只需要“国家之间”遵守共同的规则、体系,就可以互相交往。

如果你不遵守这个规则,那也随你去,不和你打交道也就好了。

不过如果哪个不开眼的国家想为非作歹损害这个体系的利益,那么有强大国力的大明帝国不介意教训你一下。

朱由检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设立了外藩、内藩、大明这三个不同级别,但总体来说,使用的秩序还是一样的。

所有的藩国国名前缀都是“大明”,例如大明暹罗国,大明周国等等。

当然,也有更忠心一点的国家,例如总是对外自称“有明朝鲜国、皇明朝鲜国、大明朝鲜国”,并且国王公开放话“我为父母国之孝子,你为逆子”的朝鲜。

对于朱由检来说,这些藩国没必要直接统治,他只需要加快宗藩体系一体化就足够。

即体系下的国家百姓可以通过正规程序自由出入他国,各国统一使用大明律,但可以在大明律的基础下,增设属于自己国家的单独篇章,例如大明齐律就是范本。

另外除了法律,剩下的就是货币问题。

宗藩体系下的货币必然是大明的货币,这是规则内唯一通用的货币。

朱由检设的规矩不多,就这区区几条,但就是这几条,却已经让大明节制了诸藩,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球化。

大明人口稠密的时候,人口可以外流来同化其它藩国。

大明人口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吸引各国人口。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