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香料,南亚的贸易市场,都将被大明一家独霸。
其所能获取的利益,将会达到每年三百万两起步。
朱由检虽然不奢望维持这么大的舰队,但打个五折还是需要的。
“哔”
在他这么想着的时候,水军三卫的所有船只都抵达了码头,开始放下了船梯。
“行了、都干活吧”
见船只靠岸,伴随着大兴营参将开口,两百多皇店的牙行掌事便通知了所有力夫开始干活。
上万力夫在可以停靠上百船只的码头开始小心翼翼的干活,把一箱箱沉重的银子、一袋袋粮食背上了货船。
同时、一门门坳黑的火炮也在水军三卫的注视下被推了出来。
他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接收火炮,并在同一时间将火炮推上固定的炮口。
这一幕被朱由检看到,他不由笑着摇了摇头,心想这群家伙要是知道,他们现在坐着的只是补给船,会是什么感想。
或许自从刘大夏烧毁宝船图纸,郑和航海资料开始,大明水师就不敢再奢望,能指挥三千料的大船了吧。
大明有技术,但没有图纸,朱由检恰好了图纸,而朱由校则是总结了两方船只不同,取长补短之下,弄出了它们。
望着火炮被一尊尊的吊起来放上炮位,望着白银粮食被运上船只,望着一艘艘货船满载而走,朱由检心中十分高兴。
他高兴的不止是船运,还有码头上的力工们。
开春时节,百万人口的京城是无法太多就业岗位的,而来到京城的底层百姓,大多都是秋收之后赶来,准备在冬季赚些工钱回家的。
眼下已经开春,距离春种不远了,但京城之中却没有太多工位给他们。
像朝廷调度这种,维持几天的装货运货,可以让一群力工存下不少钱,赶在春种前回家。
“或许我需要先解决脚下的百姓生计”
望着那些明明身上满是汗水,却在搬运完货物有说有笑的人,朱由检心中感触很深。
他总想着未来,总想着辽东、西北、西南,对于脚下的北直隶、山西等地,却只有分地这件事情惠及了百姓。
但这惠及了多少或许只有三分之一的百姓罢了。
如果他连剩下三分之二百姓的生计都解决不了,何谈解决整个大明的百姓生计
想到此处,他沉吟了片刻,在想有什么能解决这么多百姓生计的办法。
首要的,用人最多的,必然就是大基建。
但问题眼下大明的基建,往往是通过百姓服徭役来完成的。
不仅需要百姓自带干粮,还会耽搁他们耕种的农忙时间。
必须要取消徭役,才能让百姓的负担减轻。
但是取消徭役,需要面对的是整个天下的士绅反对。
或许富农、中小地主、贫农都觉得是好事,但对于免除了徭役的士绅来说,这就等于剥夺他们的利益。
富人与穷人,如果吃的一样,喝的一样,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富人骄傲的地方
学识
富人引以为傲的学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你讲你的唐诗宋词,我听我的市井。
你玩你的山水丹青,我玩我的煤炭涂鸦。
不一定非得分出一个高贵。
对于不用服徭役的士绅来说,看别人服徭役时的痛苦,就是他们感觉到自己高人一等时的畅快。
如果所有人都不服徭役了,他们的权力就等于没有了。
要怎么样才能让地方老老实实
还是那句话,必须在地方上留下钉子,而这个钉子就是军队。
废除徭役和收税不一样,收税得让人去调查,计算,然后才能收税。
但是废除徭役呢只需要下一道圣旨就可以,难的地方是看地方执行上。
为了私人利益,地方官员必然会出现一种情况。
那就是朝廷废除了徭役,但地方官员为了收免除徭役的银子,继续叫嚣徭役还存在。
这种贪官污吏,便是实际拦截了朝廷对百姓惠利的丑陋份子。
要威慑这种人,应该怎么做
自然是安排一群人监督他们,而这群人不用士兵也可以,南镇抚司锦衣卫就足够。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中有了计较,当即对曹化淳道
“化淳、回宫,去养心殿找皇兄。”
“是”听到自家殿下的话,曹化淳便驱使马车离开了这里,而马车背后跟着的骁骑卫骑兵足足百余人。
他们拱卫马车两侧,护送马车前往皇宫。
说实话、这样的赶路和排场,朱由检根本就看不到一个地方的风气和风貌。
他一直很想去看看真正的市井民生,但是就眼下来说,他的每一次“亲民”,都代表着冒险。
想杀他的人有很多,朱由检不可能赌所有人都是聪明人,因为只要这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