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缺银子的大明经济(3 / 5)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9441 字 2023-04-24

,水泥走水路运往宽甸一带,营造辽东的府道、县道和乡道。”

朱由检一开口就让颜思齐调动百万囚犯,不过这百万囚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飞到镜城去,毕竟颜思齐的运力有限。

以他们的运力来算,顶多能每年运二十几万人前往镜城罢了。

不过即便如此,每年增加二十几万人的劳力,这对大明来说便是增加了上百万石水泥的产量。

“对了”朱由检想到了什么,忽然有些叹气道

“他们远道而来,也不能亏待了他们,每人每日五文工钱,劳改二十年结束后就放他们回家吧。”

“殿下仁慈”王承恩缓缓躬身,而朱由校则是心不在焉,只是等王承恩退下后他才道

“弟弟近来太累,这布置天下道路的事情,就交给吾来做吧。”

“嗯”朱由检闻言转头看去,一脸狐疑。

在他看来,自家哥哥不是想着为自己分忧,而是想玩

不过反正能在玩的同时把事情办好,这倒是

朱由检想了想,然后带着一抹诡异的笑意看向朱由校

“哥哥,我改日让人送几本铁路修建的相关书籍给你,顺带请哥哥看一些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的书。”

“嗯”朱由校警惕了起来,而朱由检见他这样,当即说道

“不过蒸汽机的资料哥哥就不用看了,估计哥哥是改进不了,眼下想要改进它比较难。”

“差不多吧吾应该应该改进不了”朱由校几乎是违心说出的这句话。

虽然他很想说“谁说的”三个字,但他还是忍住了。

第四版蒸汽机如果弄出来,他敢保证自家弟弟会开始着手就藩的事情。

反正第四版蒸汽机不出来,哪怕有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

也不对,蒸汽机船不能弄出来,蒸汽机车可以

想清楚的朱由校咳嗽了一下“咳咳,铁路和国朝的省道、府道、县道、乡道,还有蒸汽机车的事情,吾会好好研究研究的。”

“至于蒸汽机和蒸汽机船,唉吾天资愚笨,如何能制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东西”

这是朱由校第一次承认自己“天资愚笨”,四周的骁骑卫将士都侧目看了一眼,后排马车的李定国和朱慈燃也皱着五官,表情不自然。

“那就劳烦哥哥了”朱由检看透了一切,带着一抹笑意返回马车上。

朱由校见状,也跟着返回马车,等他们都返回马车后,车队开始继续启动。

虽说腊月飞雪,但对于时速不超过二十公里的马车来说,想要打滑属实有些困难。

车队继续向前,每到一个驿站便换马前进,如此疾驰了四个多时辰后,从天亮到黄昏前,车队即将抵达天津县。

临近此地,水泥路的四周田地里开始出现一批批检查田埂的农夫。

尽管天启大旱,但这个时代的北直隶人口不足后世的十分之一,并且经过朱由检的几次迁移,北直隶的人口更是下跌到了八百五十余万,不足后世

朱由检依稀记得,他上次来天津时,还是天启二年的时候。

当时的天津只是卫,县城名字叫做北塘,人口不过十余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事帮忙拉船的工作,每日二十文工钱。

北塘就近上百里都是一些淤泥沼泽,田地很少,朱由检还处理过天津卫设县,开垦四周田地的奏疏。

却不想六年过去,当初只有十几万人,只有出海打渔,帮忙拉船这两种营生的天津,眼下却发展到了四十几万人口,就近新添数十万亩耕地的规模。

让坐在车上,透过琉璃场制作的车窗看向天津,此刻的它建立起了城墙,规模宏大,不输于济南、邯郸、太原等北方重镇。

瞧着它的模样,还有曾经稀少的耕地变多,朱由检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

“眼下天津的百姓以什么为生”

朱由校也偷跑来过天津,自然发觉了天津的变化,毫不夸张的说,眼下的天津与之前判若两城,因此他才对王承恩开口询问。

马车宽大,他和朱由检都坐在主位,而王承恩坐在左首第一位,自然作揖回答道

“天津的百姓,大多在盐场,船厂,以及化肥场工作营生,三场有帮工十八万九千余人,其中船厂占据十四万人。”

“国朝九大船厂,每年前前后后都吸纳船工百余万人”

“这么多人又为何说前前后后”朱由校闻言皱眉,而朱由检见状则是解释道

“造船毕竟还得看原料,我朝船只原料,如北方三场的天津、旅顺、登来三大船厂都是取自奴儿干和辽东地区的木料,搭配暹罗和甘孛智的柚木造船。”

“南边的龙江、福州、南港、北港船厂都是靠琉球府的树木和暹罗、甘孛智的柚木造船。”

“至于广州和交趾的两大船厂,则是靠交趾和云贵、广西的就地取材。”

“船厂忙碌时,巅峰达到船工六万余人,民夫一百二十七万人。”

“闲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