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八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1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9321 字 2023-04-24

“可以”

死寂的瀚海殿最终迎来了朱由校的声音,他目光坚定的看着朱由检,显然是被那“七百万两”银子所打动了。

毕竟即便眼下,大明虽然纸面上折色岁入三千多万两银子,但在发了军饷、俸禄后,实际上能调用的并不多。

除去盐课和茶课本来的税银,两司的成立最少能增收四百多万两,这让朱由校如何能不心动

“只是投入盐课司和茶课司,四万多人是不是有些多了”

朱由校的心思活跃了起来,想着可不可以将其中的学子插入更多地方,而朱由检的话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若是可以,他们最应该前往的,应该是吏部的考功,还有前往地方为政。”

“只是以他们眼下的能力,贸然派往州县,恐怕得不偿失。”

朱由检一直都认为,人是需要一个历练过程的,而盐课司和茶课司无疑就是最好的历练之地。

只要把最难解决的盐课和茶课解决,这些人再派往州县为官就简单许多了,不至于玩不过当地的豪强士绅。

更何况,他们只是第一批,而朱由检要做的是等待第二批。

第一批一旦历练了一年,就可以配合人数更多的第二批前往州县了。

只要控制了地方,中枢用兵马威慑就足够了。

控制了地方,随后大兴官学,禁止私学和族学,这才是掘根的做法。

乡党的厉害之处在于控制了官学,而豪强士绅的强大在于控制了私学,宗族的强大在于控制了族学。

在这个世道,控制了学习知识的地方,就等同于控制了上升途径。

朱由检之后要做的,就是把上升途径彻底控制,然后规定朝廷录用的人才需要学习什么教材就足够。

届时不用他开口,私学和族学也将瓦解。

毕竟他们没有教材,而哪怕偷偷买去教材也没有用。

只要朱由检再规定学子必须取得官学毕业证书才能参加科举,那这一举就直接瓦解了私学和族学。

不过、他不可能一杆子把所有人都打死,因为全天下数百万读书人里,有着大批的普通百姓。

因此必须规定出一个年限,或者直接改革官制。

而最简单的,无疑是后者。

参与科举的直接授予官职,而不参与的则是可以去报名担任胥吏。

如果想让人担任胥吏,并且还有激情,那么就要将朱元璋定下来的胥吏制度给彻底革新。

因此、朱由检便看向了朱由校,继续开口道

“哥哥、我刚才说过,大部分学子会参与到两司和吏部的运作中,而还有少部分他们将会分成三个部分。”

“三个部分”朱由校好奇看向了他,而朱由检也微微颔首

“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是兵部,刑部,大理寺。”

“不过在加入这三个地方前,哥哥还需要做出一些安排和官制的革新变法。”

“首先就是彻底给六部中的刑部、兵部、大理寺定下位置。”

“例如、将六部四寺的财税统一交给户部管理,将天下工程统一交给工部管理。”

“礼部则是彻底负责我大明对外的交涉往来,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兵部将彻底分离。”

说到这里、朱由检首先挑出兵部说道

“眼下的兵部,除了管控五城兵马司以外,可以说可有可无。”

“因此、臣弟所想的便是,将一部分优秀的学子下放地方,而兵部从今日起只负责城池内外的缉捕守卫,也就是兵马司。”

“兵马司负责围剿山贼,守卫城池等任务。”

“地方衙役则是直接隶属刑部,主要负责州县上的查案办案、以及追查城中盗贼,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并且管理牢狱和犯人。”

“至于大理寺,则是作为审判法理犯罪,并进行惩戒的地方。”

“最后的都察院,则是必须改组为巡查天下官员是否违法乱纪的地方,取消巡查御史们风闻奏事的权力”

朱由检所说的,实际上也就是后世治理社会的翻版,不过这些在古代就有了苗头,朱由检所做的不过是完善罢了。

比如大理寺,一般来说是不会审查普通百姓的,但是朱由检将大理寺职权定下了,以后它只需要负责天底下的案件审理就足够了。

刑部没有了审人,定罪的权力,只剩下了抓人、查案、看守、关押,以及巡逻城内的权力。

兵部则是重新定位了自己,不再和五军都督府冲突,单纯的负责城池内外和集镇,道路的治安问题。

这样一定位,可以说已经走向了军政分离的路子,唯一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兵马司的装备问题。

不过对于这种问题,朱由检也已经想好了。

兵马司的装备只需要简单的纸甲、刀枪,还有几十斤的虎蹲炮就足够。

总的来说、让他们有守备城池不被山贼草寇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