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四章 黄龙的野望(4 / 5)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9438 字 2023-04-24

关的关宁铁骑,虽然尽力满足,但也根本没办法把饷银发足的同时,还发出首级的赏银。

这也就导致了边镇将领需要自己解决麾下将士的饷银和赏银问题,而麾下将士看到了这一幕后,便只知道将军而不知道皇帝和朝廷了。

现在明军之所以勇勐,并且忠心朝廷,那也是建立在他们的军饷是朝廷直接一手解决的局面下。

如果什么时候大明再发不出饷银,那不用几年,朝廷的军队就会变成将领的家丁了。

家丁制度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朝廷发不出足数饷银的局面下,所以李旦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黄龙虽然只是将领,但毕竟和沉廷扬合作了这么久,也知道一些财政上的问题,因此他说道

“正因为要充实国库,所以殿下才会挥师打下南洋。”

“南洋一旦收复,市舶司每年将会获得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哪怕除去成本,也能有二三百万两银子。”

“田赋这块,也能收获上百万两银子。”

“反正,咱们这海军十二卫的饷银和船只维护,补给费用是赚回来了。”

“不仅赚回来了,连带着还能为朝廷贡献一二百万两银子,这下我倒是要看看,谁还看不起我海军十二卫”

黄龙一席话,说出了他们的憋屈。

这倒不是说其他五军对他们海军嘲讽,相反、五军将领都受过海军的帮助。

真正嘲讽海军十二卫的,还是皇极殿上的那群文官和御史们。

毕竟十二卫近七万人,算上后勤的辅兵就是近十万人,每年都要开支二百多万两银子,文官们不爽也正常。

黄龙忍受这憋屈许久,只要打下南洋,他便扬眉吐气了。

到时候近四百万两银子的赋税交上去,恐怕文臣们恨不得把他夸上天。

“要我说、殿下的封地就应该选在南洋。”

这时、黄龙身旁的一名副将忍不住开口,而李旦随即皱眉,同时黄龙也摇头反驳道

“一旦朝廷看到了南洋的富硕,恐怕不会愿意把南洋拱手相让。”

“倒是打下南洋后,殿下应该就会集结诸王议事,随后商议下西洋,为诸王分封海外做准备了。”

黄龙自然也是知道分封海外这件事情的,不过他心里实际上有些不舒服。

分封诸王到海外,在黄龙看来这是一步臭棋。

这倒不是说黄龙认为诸王会造反,而是他觉得这样做的话,朱由检也将在未来作为藩王,前往海外就藩。

朱由检如果走了,那么他们这么多被他提拔起来的将领又应该怎么办

像黄龙这种,一手由朱由检从基层提拔到了眼下大明军方六大巨头的存在,更不愿意改变眼下的局面。

朱由检如果走了,类似他、戚金、秦邦屏、满桂、孙应元这群人应该怎么办

戚金和秦邦屏还好说,毕竟他们从小就报效大明,对朱由检虽然感激,但也仅仅是感激。

如果要他们从齐王和皇帝两人之中选一个,他们必然会在犹豫过后选择皇帝。

但是满桂和黄龙、孙应元他们该怎么办他们可是齐王的嫡系。

齐王就藩后,他们不可能跟着离去,因为他们是大明的官,不是齐王的官。

但如果齐王就藩,留下来的他们就很尴尬了,皇帝如果不信任他们,他们很快就会被一撸到底。

哪怕眼下的皇帝信任他们,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但下一任皇帝呢

下一任皇帝能像朱由校对朱由检一样信任吗

只要皇帝一系和齐王一系发生矛盾,他们这三个人就要面对身首异处的最坏结果。

最令人难受的,还是他们三个人的年龄。

三人中,满桂最大,眼下已经四十六岁了,而黄龙不过三十二,孙应元也不过三十三。

朱由检哪怕十年后才就藩,那满桂、黄龙和孙应元也才五十六、四十二、四十三岁罢了。

要是他们和戚金、秦邦屏一样年纪,他们反而不担心朱由检就藩的问题了。

可问题是,他们比起戚金和秦邦屏年轻太多了,而他们的子嗣也必然是齐王嫡系。

这么一来、戚金和秦邦屏或许还能祸不及子孙,但黄龙他们就

想到这里、黄龙脸色有些难看,他对皇帝并没有太多感情可言,最让他敬佩和崇拜的还是齐王。

一旦齐王离开大明,那他们这群嫡系的结果必然以悲剧收尾。

所以、在他看来,即便齐王必须海外就藩,但最少也要呆在大明三十年,给他们转型和摘除身份的机会和时间。

万一他突然被责令海外就藩,那满桂、孙应元、黄龙他们这样的齐王嫡系,要么愚忠被贬,要么就只有起兵自保了

想到这里、黄龙起身走到了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眺望着远处的海平面,不得不在心里叹气一声

“殿下、您可千万别让我们失望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