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教皇之位大局定,铁木真草原战略(2 / 3)

的更多。

但是,拓跋长平有诚意,可烈飞扬就是不愿意吃这一套。

就算是处境再艰难,但依旧是一副你要战那就战的姿态。

烈飞扬,他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甚至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封建大家长。

镇北烈氏的分裂,让拓跋长平有了分化之后从而分而破之的机会,要说烈飞扬没有一定的过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甚至,在这其中,烈飞扬还占了相当的比例。

但是,烈飞扬也同样是一个有骨气的,有气节的人。最为重要的,他是一个有底线的人,而且这个底线还不低。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底线不低,他才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甚至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封建大家长。

这两个身份,可不允许他们有太高的底气。尤其是君主,这个职业从来都不是比谁的底线更高,而是比谁的底线更低。

手足相残,甚至是父子相残,放到哪里都不是一些好听的事情。可是,放到皇帝这个职业之中,不说是家常便饭,但也绝对算是屡见不鲜。

但也正是因为有底线,烈飞扬哪怕是处境再艰难,但他也宁死不愿意低这个头。

不过,烈飞扬的这番姿态,也真正收服了一批镇北军骄兵悍将之心。

在此之前的镇北军,他们愿意效忠烈飞扬,仅仅只是因为烈飞扬是烈乾坤之子,而并不是因为烈飞扬这个人。

但是,现如今,这一批人愿意效忠于烈飞扬,却是真正的因为烈飞扬这个人。

只不过,一个被摆在君主位置上的人,底线放的这么高,却往往很难落的一个好下场。

烈飞扬的这一次拒绝,终于真正迎来了来自北狄第一的直接兵力打击。

之前的拓跋长平,他并没有直接出兵镇北,是因为时间在他们那边,拖的时间越长,镇北就会越虚弱,之后解决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而且,这段时间,也是他趁着镇北内乱分化,并且拉拢一部分人的时间。

但是,到了现如今,能够拉过来的已经尽力都拉过来了,剩下的那些人,也基本都是和烈飞扬那样的死硬份子了。

尤其是那个公孙瓒,拓跋长平本以为他并不是镇北军的那些老资格,比其他人更容易拉拢一些。

但哪知道,反而是这家伙的脾气最为爆炸,直接把他派去的说客一刀宰了,之后甚至把尸体挂在了城墙上。

这番姿态,那是一点缓和的余地都不留,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将他拓跋长平的脸面放在地上踩了。

甚至,公孙瓒的这片姿态,比烈飞扬的姿态还要更加坚定。

倒是公孙瓒的族弟公孙述,不答应归不答应,但也保留着该有的体面。

烈飞扬与公孙瓒为代表的这些人的姿态,也让拓跋长平彻底明白,不管是他开出什么样的条件,这些人都不会是同路人了。

虽然说得不到的向来是最好的,但就算是再无奈,但影响不了拓跋长平的清醒。

因此,他知道该到了真正动手的时候了。

尤其是,汉军南征,一旦对方功成,苍地的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拖到了那个时候的话,说不定局势上就会发生什么变化。

故而,在大汉南征开始后不久,拓跋长平也开启了南征。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了金帐王庭和拓跋部落之间的摩擦。

西北的元蒙,一方面,他们和高卢王国合起手来,不断侵蚀大武之地。

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扩张他们在草原之上的利益。

毕竟,七大皇朝之中,大武虽然不是最强的那一个,但作为底蕴最后的那一个,绝对不是那么容易打垮的。

大武连年征战了这么多年,但却依旧能够撑到现在,铁木真也没有把握短时间之内在大武这边打开缺口,故而决定放缓一步。

在铁木真看来,大武是适合群起而攻之的。

大武东面的大汉日益扩张,对于大武的威胁日甚,日后大武在东边的压力也会更甚,大武之后的兵力侧重必定会一定程度上向东。

而大武在西南面的大秦也不会一直休养生息,休养生息的目的从来都是进一步的扩张。

故而,大秦迟早有一天会再一次动手的。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他铁木真全力向大武出手的时候。

最开始的元蒙,在慕容渊死后,他们放弃了大量的草原上的利益,而在之后的争夺之中,抢下了已经落入到北狄手中的大武西北三道之地。

但是,他们到底还是来自于北狄,而北狄的根在草原之上。所以,他们是不可能真的放弃草原的。

经过了多年的厮杀,慕容渊死后分裂的各方势力,如今已经厮杀的疲惫不堪,这些年,这些势力越杀越弱。

不管是金帐王庭,又或者是元蒙,这些年其实都在明里暗里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或是间接控制着这些势力的厮杀程度,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