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这老头子是真敢说啊,真当自己是啥大度的人啦
老朱却不搭理高明了,完全沉醉于自己的见微知着,圣明烛照之中不可自拔。
“咱是这么想的。”
“每次科举不都是直录取五六十人么,咱们这次多录点,直接录取一百人”
“然后从北方士子里挑一些人出来,尽量做到南北平衡”
“皇爷爷,孙儿觉得此法不妥”
老朱刚听到大孙的反调,就愤怒地咆孝道。
“闭嘴”
“咱没问你意见”
“孙儿觉得还是重新考一次,只考北方士子,然后定为北榜”
“滚出去”
朱允熥见老朱又开始蛮不讲理,当即气鼓鼓的向外走,然而走了没两步,老朱又把他给叫住了。
“等等,你刚才说啥”
朱允熥赌气不说,但边上的师傅们赶忙替他说了。
“陛下,刚刚皇太孙说可以让北方士子单独考一次,定为北榜,以示陛下对天下南北一视同仁之情。”
“中”
“此言大善”
老朱高兴得都有点手舞足蹈的意思了,要不是有地球引力拽着,估计这老头能飞到外太空。
“还得是咱的好圣孙,这小脑袋瓜转的就是快”
“哈哈哈”
贡院内的人见老朱这个得瑟劲,心里就一阵滴咕。
这真是孙子是自家的好,不管说啥都能夸成宝啊
皇太孙出的这是什么馊主意,这不明摆着偏向北方,对南方士子不公平么
再者说,北方士子也未必领情啊。
一旦科举分南北榜,那北方士子学问不好不是天下皆知了吗
这样一来,北榜的含金量可大大降低。
有的人是在心里腹诽,有的人则直言不讳。
“陛下,微臣觉得此法不妥”
“科举考试乃是朝廷抡才大典,其本意是为国选材,唯才是举。”
“北榜一出,对南方士子公平吗”
“须知南方士子也是十年寒窗苦读,一路秀才、举人考上来的。然后却因为北方士子学问差,硬生生的把他们中进士的资格给剥夺,这对南方士子也太不公平了吧”
说这话的乃是礼部侍郎张炳炎,他本就是江南考生,深知江南考生之苦。
江南文华荟萃,中个秀才、举人已经极难,现在考进士又搞出个南北榜,对南方士子来说太不公平。
张炳炎这话一出,引起很多江南籍考官的共鸣,很多人出言声援,想要给江南籍考生争取一下。
然而,此次阅卷的考官可是一半南,一半北的比例配置的。
北方籍官员也为了自己老乡着想,一个个拎着嘴就跟南方籍官员对喷起来。
一边说自己交的赋税多,科举考试多艰辛不易。
另一边说自己吃饭难,省吃俭用读书有多艰难。
一边打感情牌,一边装穷卖惨。
没多一会儿,贡院里就被两方人给吵成一锅粥。
老朱实在是被这些人给吵烦了,抄起砚台在桌子上“邦邦”地砸了起来。
“都给咱闭嘴”
好在老朱多年的杀伐果断,还是积攒了不少权威的。众人见老朱发飙,一个个赶忙躬身请罪,然后老老实实去边上站着了。
老朱见众人闭嘴,这才冷哼一声说道。
“咱是皇帝,还是你们是皇帝”
“一个个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咱刚刚不是说了吗,咱不是江南百姓的皇帝,咱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既然咱当着大明的家,就总得一碗水端平吧”
张炳炎闻言不由咕哝一句。
“关键是这水也没端平啊”
老朱听到这话,抄起砚台就砸了过去。
“闭嘴”
“咱让你说话了吗”
“一个个毫无人臣之礼”
“要不是咱想着给大孙积点阴德,咱把你们全都推出去砍喽”
众人听到这话心里一片恍然,难怪这几年皇帝陛下不咋杀人了,哪怕是搞得轰轰烈烈的一条鞭法,士绅一体纳粮,也是能贬则贬,能流放则流放,很少动刀兵。
原来是因为皇太孙的缘故啊
众人想到此处,再看向皇太孙的眼神顿时热切了许多,而且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感激。
朱允熥见到众人看向自己,不由挺了挺胸膛,给出一个和煦的微笑。
哼哼
这回知道本太孙的好了吧,要不是本太孙帮你们承受皇爷爷的怒火,就眼下这朝堂上的六部官员,指不定换了几茬呢
“诸位不要为难皇爷爷了,皇爷爷统御九洲万方,调和阴阳已是极难,又岂能面面俱到,做到完全的公平呢”
“不过既然诸位觉得对南方不公,那孤就再进一言,咱们不妨一步到位,将南北榜分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