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武将断代(1 / 2)

固然大唐的新一代已经开始成长,已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有几人成名了

除了长孙冲,程怀亮,高至行,尉迟宝琳这太子一党外,又有几人能堪大任

这事儿,他们也心里门清。

现在他们的子辈里面混的最好的,无外乎就是段志玄的儿子。

可段志玄的儿子,现在还在李承乾的乾字营里面打杂呢。

那能算的上是混得好吗

恐怕,连混都算不上,顶多就是借助他老子的名头,在李承乾的手底下谋了个职务罢了。

不过这话让人听起来着实是有些不太好受。

包括李世民自己现在都觉得难受了。

抬头看着那些跟着自己征战了良久的老兄弟。

一股莫名的苦涩之感,直冲心头。

转眼间,过去竟然都快二十年了。

一个个鲜衣怒马少年郎,现如今都变成了老夫聊发少年狂。

看了看程咬金那已经斑白的鬓角,又看了看李靖那满头的白发。

再想起如今还躺在病榻之上,三天两头就要叫大夫的秦琼秦叔宝,他更是满心酸楚。

“连朕自己都没想到。”

“大唐竟然已经建立了这么久了。”

“而大家也陪着我征战了这么久了。”

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承乾等一行年轻人“不过也好,咱们大唐也不是没有年轻人,只是太少了”

他仰天长叹一声,随后又低头看向李承乾,道“乾儿,你又和计策,可否说出来让大家都听一听”

“武举”

李承乾直吐出了这两个字。

众人听到之后,也都是满面不解。

唯有长孙无忌看了李承乾一眼,道“殿下的意思是,效仿科举的形式,在全国召开一次武科”

“没错。”

“就是武科。”

李承乾道“大唐武将与文臣不一样。”

“因为有科举的缘故,大唐的文臣并没有出现太明显的断档。”

“最起码,长孙大人的徒弟,魏大人的徒弟,房大人的徒弟,甚至是杜如晦杜大人的徒弟们,现在都开始兴起。”

“所以,我们才有时间,建设学院去慢慢的培养人才”

李承乾直面向李世民道“可是,武将却与文臣不一样。”

“正所谓,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就拿秦伯伯举例,早年的征战掏空了秦伯伯的身体。”

“以至于在漠北大战之后,秦伯伯便一直卧于病榻,连朝都上不了了。”

“而且秦伯伯不是个理,许多跟随父皇的猛将,要么就是阵亡疆场,要么就是病死于家中。”

“以至于现在,大唐的武将行列很严重的断档。”

李承乾指了指自己道“儿臣今年十七岁,表哥二十岁,怀亮二十一岁,表舅高至行二十四岁。”

“可是,如此算来的话,在武将行列当中,最年轻的一位是苏定方苏将军。”

“但他今年也已经与父皇一般大了,行将年满四十岁。”

“而父皇可能算出这中间究竟差了多少”

这么简单的加减法谁算不明白

无外乎是用苏定方三十七岁的年纪,减去高至行的二十四岁呗。

可是这么一算,李世民都有些傻眼了。

其实,若不是刘启与冯光耀的事情,他自己都没注意到。

自己的武将行列,竟然正正差出来一代人了。

而这问题,也得亏是他们发现的早。

若是在晚一些,到了李承乾继位的那个时候。

他身边都是什么人

都是一群快七十岁的老将。

要是指望一群七十岁的人打仗,那还玩个屁

收拾收拾回家睡觉就完了

所以此刻,李世民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到底有多危险。

毕竟,他是上过战场的。

他也知道,如果差了十岁的年纪,老将与新将中间会有多大的差距。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体力问题。

人家能十二时辰的连轴转,研究战略方针。

但你要是十二小时连轴转,恐怕老命都得交代在中军帐里面。

李世民直道“看来此事是刻不容缓了。”

“没错。”

李承乾道“大家都能看出来这里面的问题,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人说罢了。”

“大唐现在真的到了人才匮乏的时候了。”

“毕竟在早些年,大唐的内耗实在是太严重。”

“所以当下我们必须解决武将年纪断档的问题。”

“随后,再去研究武将的培养等事。”

李承乾再度朝着李世民拱手道“儿臣请命,父皇颁布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军事高手与武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