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渡口登陆之后。
李勣率军两万,在新罗南部的各处渡口设立防线。
李孝恭则亲率水军,在海岸线航行,只待倭寇援兵的到来。
而李承乾那边则是带领剩余的兵马以及前往大唐求援的新罗使团直奔新罗的国都金城。
在战场上的李承乾跟平日生活里的他,完全是两个人。
他一边指挥着大军行进,一边指挥着斥候去各处查探情报。
在新罗与倭寇开战初期都是有金荣信指挥的。
而金荣信在前期确实也展现出来了大将之风。
用人不拘一格,行军方面也是敢打敢干,不被世俗所拘束。
并且,他确实也带着新罗军队在对阵倭寇时打了不少胜仗,甚至要将倭寇赶出国境线。
可毕竟金荣信还是年轻了些。
在对手老辣的谋划之下,金荣信就吃了经验不足的亏。
一次倭寇佯装溃败,金荣信直接下令追击。
结果却导致新罗万余精锐直接葬送在对方的包围圈之内。
这一战,新罗不可谓损失不惨重。
也从那之后,倭寇直接逆转当初颓势一路高歌猛进。
而金荣信只能率领其余军兵被动防守,最终屯兵于良州与倭寇对峙。
在对峙了半个月之后,新罗真平王便收回了金荣信的兵权将其调回王城,换了一位朝中老将前往良州继续与倭寇对阵。
而后金荣信跟着父亲金建业一同护送金德曼前往大唐求援。
只是谁也没想到,还不等大唐的援军抵达,良州就被倭寇给攻破了。
并且从良州败逃的军兵还没等回到都城,就被矮子兵沿途堵截追杀,退入西面康州境内休整。
在此之后,五万矮子兵便趁势直扑金城
而李承乾收到情报时,都已经是这事儿发生两天之后了。
现在怕是矮子兵都已经到了金城之外。
而李承乾这边想要赶赴过去支援,最起码还要三天才能赶到金城。
若是新罗王城被破,那么现今所做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李承乾带人来是为了帮新罗抵御倭寇入侵的,而不是来帮新罗重新建国的。
因此。
李承乾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有的策略。
当夜,他便找来了李听雪与高至行二人。
“现在的局势不容乐观,倭寇已经兵临金城之外。”
“而据我所知,金城之内的可战之兵不足两万。”
李承乾道“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以及老幼病残。”
“面对这些矮子兵,他们怕是根本抵挡不了几天。”
他也并非是危言耸听。
以先前新罗的战绩来看,他们根本不是倭寇的对手。
早前凭借着金荣信的一股子狠辣尽头,或许还能跟对方拼上一拼。
但现在,全面落入颓势,新罗就又要落入那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气势上就被对方压一头。
如此一来,他们的胜算就更低了。
“而跟你们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我直接实话实说。”
李承乾直看着二人道“我准备带领一万兵马,轻装简行率先过去支援。”
“不行。”
“这绝对不行。”
“你是全军主帅,任务就是统帅三军。”
李听雪直开口道“要支援也是我们去支援,怎能你去”
“没错。”
“而且在统帅急行军方面,我有经验。”
高至行跟着附和道“所以,还是我去更稳妥些。”
“那倒也是”
李承乾真正的优势是在统领三军的纵横谋划上。
而在短兵相接这方面,他的确是不如高至行。
这一点其实在当初的东北战场上已经得到过验证了。
他独自率军,每每都是虎口脱险,几次三番的被围困。
甚至在高至行与李听雪手下所向无敌的陌刀兵,在李承乾的手底下都差点死绝了。
知道自己短板的李承乾倒也不逞强。
再者说,本来他也没想自己去,之所以跟他俩说,就是要让高至行自己开口的。
“既如此,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他直看向高至行道“给你一万兵马可够”
“我是去支援又不是去全歼敌人的。”
高至行翻了个白眼道“一万兵马,足矣。”
“好。”
李承乾随手抽出一枚令箭丢给高至行,道“那你便去清点兵马,今夜便出发。”
高至行接住令箭,拱手道“遵命。”
话落,他便迈步朝外走去。
他走后。
李听雪直转身满脸幽怨的看着李承乾“你为何让他去,不让我去”
{收到来自李听雪的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