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了李泰等人。
李承乾自然还是有自己的事儿要做的。
故而也不等李世民宣布散朝。
李承乾便开口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要奏。”
闻言,李世民皱了皱眉,道“还有何事”
“据儿臣所知,高句丽腹地内,多山川丘陵,若想直击其本土,就要越过这些山岳丘陵才可以。”
“但前朝炀帝已给我们留了教训,想要越过这些山川丘陵,便要付出很大代价”
李承乾微微拱手道“而这代价,自然是我军现在根本承受不起的。”
听闻这话,李世民愣了下。
这小子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想罢工不打了
旁边那些个要求停战和谈的大臣,此刻也是用一脸茫然的看着李承乾。。
他们都没想到,这话竟然是从李承乾口中说出来的。
按理来说,这家伙不应该是极其好战才对嘛
怎么竟还说出这种接近要停战的话来了
可显然,他们想多了。
李承乾想的根本就不是这个。
他直朝着李世民道“所以,儿臣想,再与父皇讨要一支军队,并借一个人。”
闻言,李世民有些疑惑的问“什么军队什么人”
“大唐水师以及王伯李孝恭”
“若有水师助阵,我军定能一举打到高句丽本土。”
“到时,水师在高句丽东南侧建立据点,转而向西推进。”
“我大军则以西为据点向东推进,两军夹击高句丽,定能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将其一举覆灭。”
开玩笑,他李承乾可是李世民的儿子。
怎么可能会在这样的时候,选择休战呢
在前世时,大唐水师就已经在当今世界上名列前茅了。
如今又有了李承乾的加入,在其努力的改革之下,如今大唐水师早已焕然一新,战斗力已经提升了数个档次了。
而且,当年的李孝恭就能指挥着大唐为数不多的水军一句打到江南。
如今给他这样精良的装备,自然能助其无敌于世。
只不过
李世民对此事却有些犹豫。
当然,这也不怪他犹豫,怪只怪李孝恭前期太过勇猛,灭萧铣,定江南,战功彪炳。
现在用他,就等于是给李世民自己添堵。
当初,在李承乾的强烈要求之下,让其去打了东北,就已经属于是李世民的极限。
如今又让这货领兵出征,李世民是真的有点不敢用了。
但尴尬的是,大唐除了李孝恭能指挥水战,完全找不出来第二个能替代他的。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难道,非要动用水师才可以”
“非动不可。”
李承乾的态度十分坚决,直道“若想不动水师,只有效仿前朝炀帝一样,不断向高句丽增兵。”
“可炀帝的结局如何,咱们都是看到了的,若攻打高句丽只动用陆军,最后结局定然是被那些山川沟壑挡在外围。”
“这样一来,战争势必会进入僵持持久的地步。”
“若单独支撑东线战场与敌消耗后勤补给还好说,可咱们大唐现在本来就是两线开战。”
“但如果东西两线战场都陷入焦灼,就算我大唐的家底在丰厚,最后难免也会被这两国耗空。”
“到时候,咱们百姓刚刚才好起来的生活,难免又要落入十年前的窘境呀。”
听闻他这番言论。
李世民还能说什么呢
他轻叹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做吧。”
“父皇英明”
李承乾赶忙开口。
那模样,就好似生怕李世民反悔一样。
贞观六年,七月初。
大唐水师正式开拔。
五万大唐水师在李孝恭的带领下顺着黄河一路向东,直奔渤海而去。
同日,李承乾也再次出发,前往室韦大唐驻地。
现如今,李承乾的时间紧任务重。
这时代可没有后世那样灵便的通讯设备,他只能与李孝恭提前约定,他会在八月初时便将大军推进到高句丽北部边境线。
而那时,不论高句丽还有没有可战的水师,李孝恭都要带人抢滩登陆,建立大唐在高句丽地盘上的据点。
并且开始一路向西推进与李承乾形成夹击之势。
所以,李承乾现在是一秒钟都不敢耽搁。
一路风餐露宿赶回了室韦战场。
待他回来之际,李听雪都已经率领军兵跟靺鞨方面打了数场了。
李听雪虽在军事方面有她独到的才能。
但靺鞨这地方,属实有些难搞。
首先,靺鞨地处于山林当中,参战军兵不宜太多。
而靺鞨一部又是常年依靠农耕游牧和打猎为生的部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