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 / 2)

秦王府。

至军营回来之后。

哪怕长孙冲与程怀亮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

初听那首歌,只觉得铿锵有力,歌词振奋人心。

可当第二次听,就能感受到千军万马,在自己面前奔过。

待到第三次听,便能看见那些背井离乡镇守边疆的兄弟姐妹。

再到后来,李承乾与大家讲民族骄傲感,国家荣誉感时,所有人都在仔细聆听着。

甚至有人放慢了呼吸,只为能听清李承乾说的每一个字。

只是李承乾却没那么开心。

他卧在软榻上,神情有些落寞。

见状,长孙冲不由开口问道“不知殿下,为何惆怅”

听闻他的呼唤,本来神游太虚的李承乾在这时终于回过神来。

“没什么,我只是有些想不开罢了”

李承乾微微叹息一声。

“殿下,为何想不开”

“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李承乾摇头苦笑,笑的落寞。

最后他只抬头说了一句“你先回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好。”

长孙冲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转身便出了房间。

在他走后。

房间内,也只剩下了李承乾一人而已。

他仰天长叹“终究,我还是变成了我最看不起的那个人”

他不想改变这时代,却还是被逼着去改变。

他不想介入权利斗争,却还是走进了权利圈子。

他什么都不想做,可最后这些他不想做的事儿,他每一件都做了。

李承乾摇头苦笑,或许现在他唯一一件不想做,也没做的事儿,就是做太子了。

可这也并非是他的意思,而是李世民没下旨而已。

若有一天李世民下旨,他或许也根本没办法拒绝。

可也没办法呀。

命运如此,自己也总不能逆天而行吧

第二日,李承乾依旧去军营,教大家唱歌,跟大家讲故事。

第三日也是如此,第四日也是如此。

待到后来的春节时。

李承乾还是先到军营与乾字营士卒吃了顿饭,才进入皇宫与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团聚。

这也让李世民看见了他不同寻常的一面。

待到吃过饭后,李世民忍不住就想表扬他几句。

“听说这几日,你每日都会去军营与士卒谈心”

李承乾点了点头“是的。”

“毕竟乾字营内,新来了许多人,我想认识认识。”

“同时也是我最近才想到,若是想让国籍论得以实施,还需要一项很重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

听闻是和国籍论有关,李世民立马来了兴趣。

“民族骄傲感,国家荣誉感以及针对移民的归属感。”

面对李世民,李承乾完全可以做到坦诚不公。

“别的地方,我也没那个权限,所以就只能先在乾字营试验实施。”

“哦”

“那你试验的结果怎么样”

李世民有些好奇。

“很不错。”

“那些突厥旧民找到了归属感。”

“军内新卒也知道了,他们为何而战,为何牺牲。”

李承乾说的认真。

李世民也听得认真。

听完后,他抚掌而笑“这一次,朕真的不得不夸你了。”

“你做的很棒,远远超出了朕的预期和爹的预期。”

朕,代表皇帝。

爹,代表父亲。

作为皇帝,他必须得督促李承乾,从事政务,知道如何为国效力,为国尽忠,为百姓谋福利。

作为父亲,他不希望李承乾太辛苦的同时,又盼望着李承乾成才的那天。

但不论是皇帝也好,还是父亲也罢。

他对李承乾的爱,永远都是那般。

就像针对世家与佛门一样。

他表面上什么都没做,但暗地里他做了多少,没人知道。

其中缘由,无外乎是因为那场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

更不会让李氏一族成为天下笑柄。

自古以来,长子继业,乃是规矩。

而他自己当初却因为种种原因,杀兄逼父,坐上皇位。

且不说旁人怎样看他。

他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关。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一心想将李承乾培养成才。

更不会一直以来,用尽各种手段也要让李承乾成为储君。

李世民想的很简单,就是要让长子上位。

就是想让民间对李唐皇室的种种谩骂戛然而止。

因此,李承乾就是他的底线。